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综述
胡德祥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药、治疗
摘要:乳腺增生病(hyptroplasiaofmammarygland,H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性疾病,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祖国传统医学称之为“乳癖”,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dyspiasia)。本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75%,约占育龄妇女的40%,乳腺增生可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后的各年龄段,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45-50岁达到高峰,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一般认为本病的形成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性器官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的增生和复旧不全,本病癌变率占2%-4%,发生乳癌的危险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因此,防治此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现就几近年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与治则的研究
杨毅等[1]从脏腑辨证角度论述了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在乳腺组织增生病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肝郁、肾虚为本病最基本的病因,肝郁、肾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
陈铁汉[2]等认为气机失调是本病的发病机理,强调心神安宁则气和而志达,汽机通畅则助痰化、瘀散。故在治疗上提示“养心调气”之法,以调心神,安心志、顺气机为第一要旨,佐以化痰、散瘀、解毒之品。
李茂林[3]等认为本病虽为肝郁与痰凝所致,但是根据王孟英“治肺法”和叶天士“辛润通络法”相结合治疗本病,不但疗效确切,且无耗气损血之弊,其法称之为“润肺降气通络法”。
樊凤英[4]认为乳房属冲任所主,冲任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均可致冲任失调发为本病,而冲任失调可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肾亏所致,故治疗宜调摄冲任而补肾。
2中医药治疗
2.1辨证分型治疗
刘秀茹[5]将本病分为3型:(1)肝郁痰凝型: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柴胡、香附、青皮、川芎、贝母、川楝子、延胡索各10g,郁金、归尾、赤芍、夏枯草各15g,丹参、玄参各20g。(2)冲任失调型:治以调理充任、软坚散结。处方: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白芍、夏枯草各15g,玄参、生牡蛎各20g,延胡索、生甘草各10g。(3)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调理气机。处方:生地黄、白芍、玄参各20g,山茱萸、枸杞子、丹皮各15g,青皮、陈皮、生甘草各:10g.总有效率97.5%。
吕连凤[6]将本病也分为3型:(1)肝郁型:药用夏枯草、橘核各20g,枳壳、川芎、玄胡、柴胡、甘草各10g赤芍、香附、荔枝核、鳖甲各15g.(2)气滞血瘀型:药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生牡蛎各15g,荔枝核、枳壳、王不留行子、穿山甲、昆布、香附各10g。(3)肝郁肾虚型:药用女贞子、鳖甲、夏枯草、地骨皮各20g枸杞子、香附、龟板、山萸肉各15g穿山甲、三棱、荔枝核各10g.总有效率91.78%2.2中药周期性治疗
何少霞报道[7]月经前期以芎归疏肝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川芎、当归各9g,夏枯草、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子、海藻、玄胡各10g,麦芽30g;经后期以左归丸加减:鹿角霜、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山茱萸各10g,熟地、首乌各20g。月经干净后开始用,经期停用,两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2.85%。
戴晓云[8]以“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为周期性选方用药原则,基本方:柴胡、郁金、香附、女贞子、旱莲草、补骨脂、白芷各10g,当归、全瓜蒌各15g,夏枯草、天丁各20g,王不留行子30g、路路通12g、三棱5g。月经干净后以基本方加丹参、泽兰各10g,鸡血藤15g,以活血化瘀,促进排卵。服用7剂。排卵期以基本方加丹参、泽兰各10g,鸡血藤15g以活血化瘀,促进排卵。服用7剂。排卵后以基本方加阿胶、龟板各10g,川续断15g,以补肾填髓,促进黄体形成并分泌黄体素。服用7剂。经期服用活血化瘀之品桃仁、川芎、五灵脂各12g,炮姜10g,促进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服用7剂。总有效率98.1%2.3专方治疗
李秀楠[9]以鹿鳖汤治疗本病,选药:鹿角胶、地鳖虫、王不留行子、柴胡、香附、川楝子、川芎、山慈菇、茯苓各10g穿山甲粉20g玄胡15g.2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6.43%。葛金云[10]以乳立安煎治疗本病,选药:柴胡5g,当归、赤芍、青皮、橘叶、橘核、川楝子、玄胡、仙茅、淫羊藿、莪术各10g上药用煎药机水煎取液ml,于月经干净第10天开始用,3个月周期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7.56%
2.4侧重一法论治李爱萍[11]主张疏肝益肾为法治疗本病,处方:柴胡6g,当归、白术、白芍、茯苓、香附、开心果、川楝子各10g,鹿角片15g,熟地、杜仲、紫河车各15g,炙甘草3g.月经前3日开始,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并以香附、熟地、鹿角片各20g,加黄酒适量,炖透。每晚睡前顿服一小汤匙,服1个月。总有效率85%。李茂林[3]主张润肺通络降气为法治疗本病,处方:夏枯草、麦冬各20g,浙贝、郁金、桃仁、沙参、益母草各15g,生牡蛎25g,旱莲草18g,苏子、青皮、陈皮各10g,当归、白芍各10g,半夏9g.总有效率96%
2.5内外合治谢珍[12]内服柴胡疏肝散:柴胡、醋炒陈皮、香附、川芎、白芍、炒枳壳各12g,炙甘草6g.水煎每日一剂,分2次服。外用金黄散加味:天南星、苍术、白芷、姜黄、乳香、没药各10g,川芎、厚朴、天花粉、黄柏各12g醋炒香附15g,大黄、炮山甲各6g.以上诸药用布包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15min,取出药包,热敷患处,每天一次,每次20min.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
2.6中药外治法连娜[13]以乳康帖外敷治疗本病,取药:丹参15g益母草、郁金、莪术、乳香、没药、延胡索各10g,橘核、王不留行子、丁香、川楝子、皂刺各12g,细辛、麝香各5g冰片3g.采用现代化工业和世界先进透皮、长效制剂技术制成乳康帖选用神阙穴加痛点的外贴方法,每2日换1次。4周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4.29%。庞向荣[14]研制乳癖膏治疗本病,按
病变部位大小选用不同规格膏药,掺白芷粉少许,1个月经周期用3次,每次5-7日。总有效率97%。乳癖膏组成:生川乌、生草乌、天南星、半夏、三棱、莪术、桃仁、乳香、没药、浙贝母、郁金、延胡索、白芥子各30g吴丹g(白芷粉g另置作掺药,制膏方法省略)。
2.7中西医结合疗法李戒[15]等选用汝快欣片与三苯氧胺联合用药,治疗中、重度乳腺增生取得满意疗效,乳快欣-精制乳快消片(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公司研发),选用橘叶、丹参、王不留行子、地龙、川楝子、皂角刺,诸药合用共奏疏肝通络、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效。三苯氧胺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与体内激素争夺受体,从而阻滞激素刺激腺管与周围组织增生。汝快片每次5片,每天3次;三苯氧胺每次10mg,每天2次。3针灸治疗
3.1针刺治疗
王进才[16]将乳腺增生分为肝气郁结型、肝火上炎性、肝肾阴虚型、气血两亏型,以乳根、少泽、天宗为主穴,肝气郁结加膻中、肝俞(双)、太冲(双)、鬲俞(双);肝火上炎加行间、阳陵泉;肝肾阴虚配肝俞(双)、肾俞(双)太溪(双);气血亏虚加脾俞(双)、肾俞(双)足三里(双);月经不调加三阴交、合谷,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98.33%。
胡英[17]采取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1)取穴A局部:乳根、膺窗;B远端:太冲、关元、三阴交、血海。(2)手法:局部穴采用快速斜刺法、针尖指向乳头,用电针仪采用连续频率,远端穴位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40min,每天一次,10此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做下1个疗程,总有效率%
3.2耳穴刘锦霞[18]选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肝、肾、乳腺六个穴位进行耳穴贴压治疗本病,研究发现:刺激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能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调节生理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可逐步调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渐至生理平衡状态。
4其他疗法
王友仁[19]采用推拿按摩方法治疗本病,选取中府、膻中、中脘、曲池、内关、阳陵泉、蠡沟、足三里、天宗、肩井、厥阴俞、心俞,手法采用推、揉、按、点、提、颤、抖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美荣[20]采用药磁乳罩治疗乳腺增生,用药:柴胡、没药、海藻、昆布、当归、生牡蛎、淫羊藿、磁石、冰片,上药共研细末,过目筛,加入适量氮酮并混匀。将上述药粉30g装入纸制的椭园形药芯中,再套入纱布袋中,将药袋放入一般乳罩内紧贴于病灶处,每周更换药芯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1.67%。
5存在问题与展望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在其独特理论体系指导下,,总结出许多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真可谓百家争鸣,疗法各有千秋。显示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大多数报道均为临床观察,以自拟方、大复方或单验方为主,且多限于临床疗效的统计,对基础的研究相对较少,难以说明该疗法治疗机制;辨证分型没有统一、量化指标,疗效判断失于准确,很难达到GCP标准,得不到国内外同行统一认可。因此,加强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统一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加强中药药性、药理及方剂配伍多层次研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最新科研成果,以期获得突破性进展。为当今社会及后世医家对乳腺增生病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诊疗标准及高效的治疗方法。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优点。
参考文献
1杨毅。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中医药学刊,,20(6):。
2陈铁汉。宝丹化积方治疗乳腺增生病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18(3):23。
3李茂林。润肺降气通络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陕西中医,,24(3):.
4樊凤英。浅谈冲任失调与乳腺增生病。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8(5).
5刘秀茹辨证分型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7(2):.
6吕连凤。辨证治疗乳腺增生例临床观察。河北中医药学报,,19(1)11.
7何少霞。中药周期给药法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2例。吉林中医药,,24(5):2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