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病例王福龙乙状结肠癌伴多发性肝脏

时间:2020-8-18 20:35:22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编者按:首先感谢参与年度“例例精彩”mCRC精准治疗病例大赛的各位医生,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病例。接下来几天,我们将在“聚焦oncology”平台陆续发布例例精彩的精选病例以及专家点评。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台上分享的病例只作为个人经验分享,供各位同行交流分享诊疗心得。

本期病例分享者:王福龙

单位:医院结直肠科

王福龙,博士医院结直肠科主治医师广东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秘书擅长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的综合治疗。

病例详情↓↓↓

病史

▲一般情况

患者,女,54岁。初诊时间:-8

主诉:体检发现CEA升高2月

既往史:年剖宫产,其他无特殊

个人史、婚育月经史无特殊

家族史:母亲80岁患卵巢癌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CEAng/ml,CAu/ml外院肠镜(-8-8):距肛门约20cm可见肿物,肠镜不能通过

活检病理:中分化腺癌

胃镜:复合性溃疡

外院腹盆CT:降乙交界肠癌(T3),肝脏多发转移瘤,左肾上腺结节考虑腺瘤,不除外转移,子宫多发肌瘤

我院胸部CT(-8-21):右肺门区稍肿大淋巴结,反应性淋巴结?

▲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

乙状结肠癌肝转移cT3NxM1a

基因检测情况:RAS基因和BRAF基因均为野生型。

原发瘤情况:年8月原发瘤无症状,暂不行原发瘤切除。

诊治经过:第一阶段

▲治疗目标及治疗策略

初定的治疗目标为不可治愈,由于肝脏多发转移不可切除,原发瘤无症状,一般情况好,适合全身化疗,RAS、BRAF基因检测结果为野生型,可加用西妥昔单抗治疗。

▲方案选择

年8月29日—年10月23日,行mFOLFOX6+西妥昔单抗,4程;

▲化疗过程顺利,无皮疹;

▲第一阶段治疗后疗效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

1)年10月23日,4程化疗后进行上腹部、下腹部CT平扫+增强,与年8月19日MR对比:肝脏形态正常,各叶比例在正常范围以内,其外形轮廓光整,密度不均匀。肝内见多发结节状低密灶,边界欠清,内见坏死液化,大者约16mmX12mm。另肝内见多个囊性灶,边界清,大者约37mmx36mm,增强后未见强化。

2)影像学诊断提示:肝内多发转移灶,较前缩小;多发肝囊肿等。

3)年12月18日,生化、BRT未见明显特殊,CEA,CA正常。

▲第一阶段治疗小结

第一阶段治疗后评估,化疗方案有效,继续使用原方案化疗。

诊治经过:第二阶段

▲治疗目标及治疗策略

由于第一阶段治疗,化疗方案有效,治疗目标调整为转化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争取手术机会。在ESMO指南推荐(转化治疗)中,RAS野生型患者首选两药方案化疗联合EGFR单抗治疗,效益风险比最佳。

▲方案选择

年10月24日至年1月9日继续使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共5程;

▲治疗过程中出现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II度血小板减少,治疗后恢复。I度面部皮疹,持续一周好转。

▲第二阶段治疗后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

1)年1月8日患者胸部、下腹部、盆腔CT平扫+增强,影像学诊断提示:乙状结肠近降结肠处管壁增厚,考虑乙状结肠癌治疗后改变;

子宫前壁肌层多发结节,考虑子宫肌瘤可能性大;

右肺上叶前段和左肺下叶外基层段磨玻璃密度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

右肺中叶胸膜下、左侧斜裂胸膜、右下肺钙化点;

左肺下叶粗索条影,考虑纤维增殖灶等;

2)年1月8日患者肝脏MR平扫+三期增强,与年10月23日对比,影像学诊断提示:

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直径约2mm至12mm,边界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大者位于S5,考虑转移瘤,较前缩小、减少;

肝内多发囊肿,边界清,大者约37mm×39mm,未见强化,大致同前。

▲第二阶段治疗后小结

自-08-29开始化疗,至年1月9日,患者使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已化疗9程。经过我院MDT会诊意见,由于患者化疗效果尚可,目前肝脏转移瘤可见数目明显减少,但原肝脏肿瘤数目多,复发几率很高,可考虑手术(肝转移瘤切除+消融、原发灶切除),或继续化疗。

诊治经过:第三阶段

▲治疗方案

肝脏潜在可手术切除的标准为病灶大于5cm,与门静脉左支、肝左静脉、肝中静脉分界不清,手术切除范围及难度大,有手术切除技术性相对禁忌。但无绝对禁忌。可先行原发灶肠切除,术后行转化化疗,转化成功后行肝切除。因此,经综合会诊讨论,选择安排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方案

年1月31日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肝内病灶微波消融+胆囊切除+肝囊肿开窗”。

术中超声发现并处理肝脏结节36枚,其中切除13枚(S8-3、S7-2、S4/5/6-8),消融23枚,患者达到NED状态。

▲第三阶段治疗后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

▲术后病理提示(图):

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D#:MLH1(+),MSH2(+),MSH6(+),PMS2(-),HER-2(1+),BRAF(-),Ki-67(30%+);8A#:CDX2(+),CK20(+)。

年3月2日,患者肝脏MR平扫+三期增强,对比年1月8日诊断,术后影像学评估:肝右叶见多个不规则异常信号灶,考虑消融术后改变,较前范围缩小。肝内见多个小结节,大者位于S5,考虑转移瘤,较前变化不大。肝内多发囊肿,大致同前。胆囊术后缺如。副脾,较前相仿。双肾囊肿,大致同前。

▲第三阶段治疗小结

术后诊断患者为“乙状结肠癌肝转移化疗后,ypT3N1bM1adMMR”。患者行“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肝转移瘤切除+微波消融”术后,达到无病生存状态。

诊治经过:第四阶段

▲继续术前方案完成12程,后续可转入维持治疗

▲方案选择

年2月27日至年4月4日,行“mFOLFOX6+西妥昔单抗”方案3程后,于月4月24日开始维持化疗“FU+西妥昔单抗”

▲治疗过程中出现I度中性粒细胞减少,II度血小板减少,治疗后恢复。I度面部皮疹,持续一周好转。

▲第四阶段治疗后评估(影像学等资料治疗前后对照)

▲第四阶段治疗小结

维持治疗后4个月,年8月7日门诊意见:目前疾病稳定,临床NED,MRI显示的肝内小病灶不除外治疗后改变,建议患者口服XELODA治疗半年,定期检查。

诊治经过:第五阶段

▲处理

ctDNA结果提示RAS野生介入科意见肝内多发小病灶,CT引导下难以发现病灶,暂不考虑消融。

▲继续维持化疗

/4/24-/7/24FU/LV+C程/8/7-/10/29希罗达维持

▲维持治疗评价(图)

诊治经过:第六阶段

▲肝转移瘤穿刺组织少无法行基因检查ctDNA结果提示RAS野生,MSS/12/11-/2/26FOLFIRI+C程▲二线治疗评价(图)

诊治经过:第七阶段

▲/3//21两次肝转移瘤消融治疗

诊治经过:第八阶段

▲继续原方案化疗/5/14-/7/9FOLFIRI+C程二线化疗后8个月/8评价进展

诊治经过:第九阶段

▲换方案化疗/8/6至今FOLFOXIRI+贝伐珠单抗

总结

在这个乙状结肠癌伴多发性肝脏病灶转化治疗的病例中,患者初诊时肝内多发病灶较多,经过转化治疗后,成功手术,达到NED状态。维持治疗至年11月,考虑进展,再引入FORFIRI+C,依然有效,总的OS大于24个月。

专家点评

该病例经过各科医生努力,确实控制良好,在诊疗规范的基础上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当然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如果能够结合动态的基因检测,会更加理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hbys/10011.html
热点排行
肝增生结节应注意什么

近年来,父亲的肝增生性结节越来越严重了,应酬多起来了,大鱼大肉吃的夜多了……【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肝增生结节的基本常识

肝增生性结节这种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了解的却极少,就……【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肝增生结节应注意什么

近年来,父亲的肝增生性结节越来越严重了,应酬多起来了,大鱼大……【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