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扶正剂
1、健脾益气
补中益气丸
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生姜、大枣。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参苓白术散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脾虚湿盛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2、健脾和胃
香砂六君丸
党参、白术(炒)、茯苓、陈皮、半夏(制)、木香、砂仁、炙甘草、生姜、大枣
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胃气虚、湿阻痰聚、气滞胃逆所引起的胃脘痛、呕吐、消化不良、嗳气食少、头晕肢乏、面色萎黄、口淡多痰、时吐清水或大便塘泄等症。
3、健脾养血
归脾丸
党参80g、白术(炒)g、炙黄芪80g、炙甘草40g、茯苓g、远志(制)g、酸枣仁(炒)80g、龙眼肉g、当归g、木香40g、大枣(去核)40g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4、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5、滋阴降火
知柏地黄丸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糊精、滑石粉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6、滋肾养肝
杞菊地黄丸
枸杞子40g、菊花40g、熟地黄g、山茱萸(制)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60g、泽泻60g
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7、温补肾阳
金匮肾气丸
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四神丸
肉豆蔻(煨)g、补骨脂(盐炒)g、五味子(醋制)g、吴茱萸(制)g、大枣(去核)g
温补暖脾,涩肠止泻。能主治温暖,涩止泻。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不思饮食,或腹痛,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8、益气养阴
消渴丸
黄芪、地黄、天花粉、格列本脲(即为优降糖,每10丸含量为2.5mg)
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这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9、益气复脉
参麦注射液
红参、麦冬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生脉饮
人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羟苯乙酯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十)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人参、丹参、玄参、云苓、五味子、远志肉、桔梗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十一)止血剂
1、凉血止血
槐角丸
槐角(炒)g、地榆(炭)g、黄芩g、枳壳(炒)g、当归g、防风g
清肠疏风,凉血止血。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2、散瘀止血
三七胶囊
本品为三七细粉制成的胶囊
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外伤出血,跌扑肿痛。气虚血瘀的胸痹,以及出血性病症。
(十二)祛瘀剂
1、活血祛瘀
血栓通注射液
中药三七的块根提取物,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
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用于各种血管性和出血性疾病、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视网膜中央静脉与动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内出血及其他眼底病。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
三七总皂苷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组塞症。
血塞通注射液
三七总皂苷
适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眼前房出血,青光眼,脑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七总皂苷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及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瘀血阻滞证者。
丹参注射液
丹参
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2、益气活血
麝香保心丸
蟾酥、人参提取物、麝香、苏合香、牛黄、肉桂、冰片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
3、理气活血
复方丹参片
丹参、三七、冰片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血府逐瘀丸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黄、牛膝、枳壳、桔梗、柴胡、甘草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本品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4、滋阴活血
脉络宁注射液
玄参、石斛、牛膝、金银花、党参等
养阴清热,培补肝肾,活血化瘀。缺血性脑血管病,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冠心病,妊娠高血压等。
5、化瘀宽胸
冠心苏合香丸
苏合香50g、冰片g、乳香(制)g、檀香g、青木香g
理气宽胸,止痛。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
速效救心丸
川芎、冰片
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地奥心血康
甾体总皂苷黄山药或穿龙薯蓣根茎的提取物。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
6、化瘀通脉
通心络胶囊
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
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十三)理气剂
1、疏肝解郁
丹栀逍遥丸
牡丹皮、白芍(酒炒)、白术(土炒)、栀子(炒焦)、当归、薄荷、柴胡(酒制)、茯苓、甘草(蜜炙)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
逍遥丸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薄荷、生姜、甘草(炙)等
舒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2、疏肝和胃
气滞胃痛颗粒
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甘草(炙)
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胃苏颗粒
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
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胃脘胀痛。
3、理气止痛
元胡止痛片
处方延胡索(醋制)g、白芷g、辅料为淀粉,滑石粉、硬脂酸镁、明胶、蔗糖、食用色素(柠檬黄)、白醋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头痛及痛经等
三九胃泰颗粒
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茯苓、地黄、白芍
消炎止痛,理气健胃。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
(十四)消导剂
保和丸
山楂六两(15-20g)、神曲二两(10-15g)、半夏、茯苓各三两、(10-15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一两(各35-10g)
消食和胃。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暧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十五)治风剂
1、疏散外风
川芎茶调丸
川芎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荆芥g、薄荷g、甘草60g
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2、祛风化瘀
正天丸
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细辛、独活麻黄、附片、鸡血藤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的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和西医中的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颈源性头痛等多种类型头痛。
3、平肝息风
松龄血脉康胶囊
鲜松叶、葛根、珍珠粉
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4、祛风通络
华佗再造丸
当归、川芎、冰片、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胆南星等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十六)祛湿剂
1、消肿利水
五苓散
猪苓、十八铢、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
2、益肾通淋
普乐安胶囊
取花粉g,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适量糊精,混匀,用10%糖浆制
补肾固本。用于肾气不固,腰膝酸软,尿后余沥或失禁,及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具有上述症候者。
3、化瘀通淋
癃闭舒胶囊
补骨脂、益母草、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山慈菇
温肾化气,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肾气不足,湿热瘀阻之癃闭所致尿频、尿急、尿赤、尿痛、尿细如线,小腹拘急疼痛,腰膝酸软等症;前列腺增生有以上症候者也可应用。
4、扶正祛湿
尪痹颗粒
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用于久痹体虚,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5、化浊降脂
血脂康胶囊
红曲
除湿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于脾虚痰瘀阻滞症的气短、乏力、头晕、头痛、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高血脂症;也可用于由高血脂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