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好酒,可以说是嗜酒如命。
他自称“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以“斗酒诗百篇”名扬天下。
坊间常常传说李白喝醉酒尝令“贵妃磨墨,力士脱靴”!
他的《将进酒》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磅礴气势是每一个喜欢喝酒人的理想。
桃花潭边的汪伦投其所好用美酒诱惑,才将其邀请到了安徽泾县。
李白还有一首写于安徽和县的诗也很有意思。
一起欣赏一下吧!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先看题目《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题目意思简单直白:嘲笑王历阳这个人不肯饮酒。
需要注意的是王历阳可不是一个人名。
历阳是一个地名。
是今天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
该县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历阳虽然是个小镇,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有范增所建的“亚父城”,伍子胥渡江的“渔邱渡”和“浣沙祠”。
刘禹锡千古名篇“陋室铭”所描绘的“陋室”。
可能就是因为和县风景优美,诗仙李白曾经在此游历。
王历阳,即指历阳县姓王的县丞。
话说这一年冬天李白在安徽游玩。
历阳县令听说大名鼎鼎的诗星李白来了和县,万分高兴。
也和汪伦一样,用美酒佳肴邀请李白前来赴宴。
李白也不客气,欣然前往。
当日,正值大雪纷飞。
席间主客频频举杯,其乐融融。
李白盛赞历阳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行。
因为王县令居然不能喝酒,至于是什么脂肪肝啊,糖尿病啊,并没有说。
李白很扫兴,于是就此事即兴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首联描绘大雪纷飞的景色。
大雪之下地上自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风色即指风。但是加上“色”字就能感觉寒风凛冽呼啸而来的气势。
“雪花大如手”是多么夸张的比喻,但是并不觉得不妥!
反而让人一下就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大雪!
诗仙的想象力和比喻夸张一直都是令人惊艳的!
比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食枣大如瓜。”
这么夸张的比喻读之却无违和感,反而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颔联直接切入主题,直接开始嘲讽王县令。
这个王县令是个有意思的人。
他平生最爱模仿陶渊明,并且平时的穿着打扮、行动坐卧都学陶渊明,而且还以“陶令”自况。
也许李白就是因为听说了这个王县令有几分像像陶渊明才来赴宴的呢!
要知道李白可是陶渊明最忠实的粉丝。
他在诗中多次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渴慕之情!
比如“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可是酒桌上李白才发现。
这个姓王的县令除了和陶渊明一样当县令,别的完全是“山寨”。
陶渊明是多么爱喝酒的一个人。
他做彭泽县令的时候为了酿酒,居然想把公家的地全都种成高粱。
被他老婆阻止才种了亩。
你一个不喝酒的县令,居然敢以陶渊明自况,要是陶渊明活着也一定被你活活笑死了。
多么辛辣的讽刺!
不留一点情面!
也就是李白,换另外一个人估计也不好意思这么讽刺人家!
这还不算完,后面还有呢!
饮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这里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
传说陶渊明有无弦琴一张,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情趣。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因为他家宅边栽了五棵柳树。
这个“cosplay”的王县令据说也有一把五弦琴,也在家门口栽了五棵柳树。
一“浪”一“虚”极尽嘲讽之意。
也或者李白还想让王县令喝酒也有激将之意吧!
一个极好酒的人,在酒桌上却没有酒伴,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啊!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尾联又用一典。
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陶渊明好酒,以至用头巾滤酒,滤后又照旧戴上。
后用滤酒葛巾形容爱酒成癖,嗜酒为荣,赞羡真率超脱。
这个王县令没事也好戴个头巾,可是这不喝酒的人戴着头巾干啥用呢?
从第二联开始李白步步紧逼。
嘲笑王历阳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可是喝酒不痛快,徒有虚名。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直抒胸臆,豪气冲天。
这首诗可要记好了,下次聚会遇到平时附庸风雅,关键时刻不喝酒的念给他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