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不仅运用于成人,在儿科,特别是儿童的恶性肿瘤中也有广泛应用,到底情况怎么样,让我们来看看。
PET-CT在儿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淋巴瘤1淋巴瘤在儿科肿瘤中占10%~15%,其中霍奇金淋巴瘤(HL)占40%,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60%。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效果相对其他恶性肿瘤要好很多,部分HL患者还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不管是HL还是NHL,患者的危险程度分层在影响治疗计划实施的同时也对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层因素除了性别、白细胞计数外,还有疾病的分期,从一些学者列出的治疗计划表中可以看出,疾病分期不同,治疗计划也完全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疾病分期在淋巴瘤治疗作用中具有重要价值,而目前对淋巴瘤分期最好的检查手段就是PET/CT,甚至可以作为其他显像手段的参考标准,与此相关的文献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研究发现,PET/CT除了在疾病的最初分期中具有独特优势外,其在评价早期的治疗反应、治疗后疾病状况评估以及后期复查方面都优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在淋巴瘤患者临床缓解3~6个月后复查PET/CT,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可达到%,相比之下,常规的影像学手段除了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可达%外,其准确率为72.2%,阳性预测值为50.0%,而其特异度仅为38.4%。
现在有学者提出,可通过计算全身肿瘤代谢负荷来进行治疗反应的评估,但此研究本身受到了研究人群的异质性、新病灶出现以及病理证实有限等因素的影响。虽然PET/CT在儿科淋巴瘤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存在假阳性以及不可能对所有病灶进行活检证实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都有夸大检查效果的作用,同时对一些文章中得出的数据提出疑虑,不过他们认为,PET/CT的判读需要两种显像共同证实结论,得出结果较单独PET可靠。对此也确实有学者发现,在儿童HL治疗后单独使用PET扫描,其灵敏度为%,特异度为84%,而假阳性率高达16%,造成假阳性的原因有肌肉摄取、棕色脂肪、胸腺增生、炎症及感染等。
当然PET/CT也有假阳性,但有CT的解剖信息可以避免不少假阳性,目前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了解假阳性的特征,尽量减少假阳性的出现。而对所有的阳性病灶进行病理证实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情况复杂的患者。以上文献涉及到的显像剂主要是18F-FDG,也有学者用67Ga,但效果均不如18F-FDG。
CNS肿瘤2美国对年至年儿科癌症发病率的调查发现,CNS肿瘤占17.57%,其中0~14岁的CNS癌症发病率为31.96/百万,仅次于白血病(48.11/百万)。
有学者经过15年的随访研究发现,5岁以上被诊断为CNS癌症的患者,其10年生存率为8.7%依1.5%,诊断中位年龄为7.8岁,死亡的中位年龄为16.4岁,其死亡原因与病理组织类型及二次肿瘤相关。目前临床上对于CNS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主要有MRI、CT、SPECT、SPECT/CT、PET、PET/CT以及最新的PET/MRI。由于MRI及CT能提供精确的解剖信息,因此成为检测CNS肿瘤的一种常规手段,但其在检测肿瘤代谢活性及特异性方面受限。
而PET/CT在了解肿瘤累及范围、临床分期、肿瘤与炎症的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计划、评估术后残留、复发及治疗后改变、指导活检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这些多基于对成人的研究,但其同样适用于儿科CNS肿瘤的检测。
由于PET/CT在此方面的优势逐渐突显,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将目光转向其在儿科CNS肿瘤中的应用,有临床试验对20例2~15岁的儿科脑肿瘤患者的研究发现,对于MRI能确定术后是否残留的6例患者,PET示踪剂摄取表现与其完全一致;而对于MRI不能确定术后性质的14例患者,PET显像剂摄取增加者11例,摄取减少者3例,其中摄取增加者9例进行再次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残留病灶,摄取减少者未进行二次手术,但随访后患者病情稳定。
由此可以表明,PET对于儿科大脑肿瘤评估术后的残留非常灵敏,而且准确率高,如果联合CT精确的解剖信息,对于二次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骨及软组织肿瘤3骨及软组织肿瘤占儿科发病率的12.54%。其影像学检查手段除常规的数字X线成像、CT、SPECT、MRI及PET显像外,还包括目前最为热门的PET/CT显像,Walter等对儿童骨及软组织肿瘤的18F-FDG摄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儿童骨肉瘤中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1.6~20.4g/ml,在软组织肿瘤中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1.4~24g/ml。
根据18F-FDG的摄取特征,PET/CT可用于骨及软组织肿瘤的分期、再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复发及转移灶的寻找。但是对于显像模式的选择,有调查显示,在对骨及软组织肿瘤进行分期时常规显像的准确率为77%,PET显像为70%,PET/CT显像为83%,PET/CT联合常规显像为87%,由此可见PET/CT联合常规显像更具有优势。
其他4PET及PET/CT对一些儿科不常见的肿瘤的检测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18F-多巴PET/CT在检测神经母细胞瘤时的准确率为%,而CT及MRI的准确率仅为81.1%。而且18F-多巴PET/CT在儿童嗜铬细胞瘤及神经节细胞瘤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远远高于CT、MRI和SPECT,其中特异度基本上可达到%。有临床试验通过前瞻性调查发现,18F-FDGPET/CT能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有效分期及化疗后的疗效评估。
其次还发现,18F-FDGPET/CT在鉴别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与肝母细胞瘤方面优于MRI。此外PET/CT还可用于小细胞肿瘤、Wilms肿瘤以及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监测复发与转移以及化疗后疗效评估等方面。
结语5PET/CT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在成人应用中已经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由于受辐射损害的影响,其在儿科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随着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新显像剂的推出,其在儿科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儿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更是如此。
事实证明,PET/CT为患者带来的价值远远大于患者所受的损害。目前的PET/CT还存在一些缺点,如由于个别肿瘤葡萄糖转运蛋白缺乏或磷酸化快等造成的假阴性,炎性、感染及良性增生性疾病等造成的假阳性,生理性摄取、药物等因素的干扰造成诊断困难,以及辐射剂量降低不够大等。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缺点的存在,给了PET/CT无限发展的空间,各国学者也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相信对于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只要提供改进的机会,而不是盲目禁止或限制使用,PET/CT在儿科肿瘤中的应用会有更长足的进展。
如有疑问,欢迎拨打肿瘤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健康就在转念之间:
X光、CT、B超、磁共振,哪些部位用哪个,你知道吗?
姑息治疗何尝不是一种爱
PET-CT能检查出哪些可怕肿瘤
伽马刀能治疗哪些脑瘤?有没有副作用?
被25年前的病人砍了30多刀离世!医生的尊严呢?
一条简单的订阅,给你最真实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