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肝癌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筛选例小肝癌,分成MVI组(67例)和无MVI组(77例),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对比生存率,寻找MVI相关的临床指标,研究MVI的病理特点。结果小肝癌MVI阳性率46.5%(67例),中位生存期37.8个月,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是86.5%、44.7%、35.8%;无MVI组中位生存期68.2个月,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3.3%、84.5%、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瘤体越大,MVI发生率越高;病理分级越低,MVI发生率越高。结合病理学观察,提示MVI是一个逐步进展的过程。结论MVI是肝癌恶性进展的关键点和患者预后的转折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与其密切相关。针对MVI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切入点,对肝癌研究和综合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复发是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远期生存的元凶,常在术后短期内发生,即便是小肝癌(SHCC),5年复发率也达50%[1],其重要原因就是肿瘤常侵犯脉管,易在肝内形成子灶,术后标本检查中也发现小肝癌的浸润性也不弱,镜下常发现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invasion,MVI)。MVI的生物学行为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多,但结合临床的报道反而少。大肝癌常伴有肉眼癌栓,MVI达70%[2],提示MVI在小肝癌阶段已出现。为了更好地研究,本研究剔除大肝癌和肉眼癌栓的干扰,选择小肝癌为研究对象,初步探索MVI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年1月到2年1月,筛选我院实施的小肝癌切除术例,均为SHCC(直径≤5cm),无肉眼癌栓,病理确诊HCC,电话或门诊随访至年6月。收集患者资料,建立资料数据库,记录各项临床指标(性别、年龄、ALT、AFP、总胆红素、肝功能分级),依据手术记录和病理报告,记录病理指标(肝硬化结节、肿瘤大小、包膜、病理分级)。肝硬化结节判定根据术中探查肝脏,以最大结节为准。肿瘤包膜完整性根据手术医师切开标本肉眼判定假包膜完整性和病理科医师连续切开取材进一步判定。
1.2病理检查的方法和分组
(1)MVI诊断标准是显微镜下的微小血管内有成团的癌细胞,周围有明确的内皮细胞环绕,肉眼血管侵犯或癌栓的患者不纳入其中。HCC标本为连续取材,常规HE和CD34染色,平均HE染色8张,CD34染色2张,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辅助寻找MVI。本组中所有MVI诊断均需要两名病理科医生同时确认,其中一名为高年资医师。(2)分组:根据MVI诊断标准,例SHCC分成两组,MVI组(67例)和无MVI组(77例)。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的资料收集采用Excel数据库;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MVI的关系应用直方图。计算生存率用Kaplan-Meier法,两组比较应用Long-Rank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13.0软件,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资料分析
本组HCC共例,男例,女25例,平均年龄(48±8.4)岁。两组临床指标(AFP、总胆红素、肝功能)和病理指标(肝硬化结节、肿瘤大小、包膜、病理分级)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经过比较,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在两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
表1例小肝癌临床资料
2.2肿瘤大小与MVI的关系
肿瘤大小不同,MVI发生率不同。本研究将肿瘤大小分4级:直径≤2cm,2~3cm,3~4cm,4~5cm。MVI组中,按肿瘤直径由低到高排序,患者倒数分别是3(27.3%)、9(33.3%)、19(41.3%)、36(60%);在无MVI组中,则分别是8(72.7%)、18(66.7%)、27(58.7%)、2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P=0.),提示肿瘤大小和MVI关系密切,瘤体越大,MVI发生率越高。具体见图1。
图1肿瘤大小与MVI的关系
2.3肿瘤分化程度和MVI的关系
肿瘤分化程度依据Edmondson病理分级,分成高分化型(I级)、中分化型(II级)、低分化型(III~IV级)。MVI组中,高、中、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分别是8(25.8%)、19(40.4%)、40(60.6%)例;在无MVI组中,则分别23(74.2%)、28(59.6%)、26(39.4%)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1.,P=0.),提示肿瘤分化程度与MVI关系密切,肿瘤分化程度越低,MVI几率越大。具体见图2。
图2肿瘤分化程度和MVI的关系
2.4患者的生存分析
生存时间按月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统计,MVI组的中位生存期是37.8个月,95%CI为(33.3~42.3),术后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86.5%、44.7%、35.8%。无MVI组的中位生存期是68.2个月,95%CI为(62.6~73.8),术后1、3、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是93.5%、84.5%、75.3%,具体见表2。两组比较采用Long-Rank检验,χ2=6.18,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MVI组的中位生存期和累计生存率均差于无MVI组。
2.5病理学观察
MVI是HCC逐步恶性进展的一个过程,具体见图3:进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图A至图C代表MVI过程中三个典型的镜下照片,图①至图③为对应的示意图。
A:镜下血管内漂浮着成团的癌细胞,周边有完整的一圈血管内皮细胞(HE,×);B:微癌栓增大,开始侵犯周围基质(CD34,×);C:微癌栓充满血管腔,周边出现微小转移灶(HE,×50)
演示图:①癌细胞克隆性增生;②侵犯基质,形成微癌栓;③癌栓增大、脱落、转移
图3MVI逐步进展的三个阶段
3
讨论
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对HCC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以往只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北京民间偏方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