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增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可能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多见于25~40岁月经周期不太规则、经量少、经期短、未婚、未育或未哺乳和哺乳不良的女性。发病率10%左右,城市高于农村。
乳腺增生乳房硬块经期前后胀痛乳房松弛、下垂哺乳后乳房干瘪副乳脂肪游离乳房外扩……
这些问题是否困扰着您?成为您家庭和睦、夫妻幸福的阻碍?
乳薰——守护您的家庭,守护您的健康
乳腺小叶增生问答1为什么会有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发病,并与不良精神刺激导致的郁郁寡欢、孤独焦虑有关。另外,与缺乏和谐的性活动、长期性压抑有关。此外,还与初产年龄超过30岁、从未生育、高龄未婚、产后不哺乳、流产次数多、性功能低下及夫妻关系不和睦等有关。
2乳腺小叶增生有什么病理表现吗?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多发生在月经前,一侧或双侧乳房有轻重不等的疼痛、胀痛、刺痛或刀割样痛,疼痛可向胸前区、侧胸和腋下放射,直到月经来潮后,疼痛锐减或消失。少数为无周期性的乳房持续疼痛,有时连衣服摩擦、胸罩压迫都会引起剧痛,尤其在上肢用力后更加明显。
乳房内有散在或局限于某部分(以乳房外上方多见)的米粒样、豆样小结节,结节可融合成片状、条索状或无清晰边界的肿块,质韧而不坚,可以推动,而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随着月经的到来,胀、痛、结节消失。有时乳头有溢液,或有颈部和腋前淋巴结轻度肿大,这一过程是月经周期中乳房的正常生理过程。
3乳腺小叶增生分哪几种类型?乳腺小叶增生可分为3种类型:◎乳痛症20多岁女性多见,以乳房胀痛为主症,月经来潮前更为明显,好发于双侧乳房外上方。◎乳腺病30岁左右多见,乳房内有时有多个结节,检查时有触摸碗底黄豆一样的感觉。有时增生明显,特别是月经前,常为局限性增生,不易与肿瘤区别。◎囊肿样形成常有胀痛、钝痛成烧灼感。触诊时多为边界清楚的囊性肿块,有时多个囊肿集合在一起,检查时不易与癌肿鉴别。
4小叶增生会癌变吗?以前有人认为乳腺小叶增生是癌前期病变,现在已经基本否定这种说法。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大多数乳腺小叶增生是安全的,只有少部分可能有发展成乳腺癌的危险。单纯的小叶增生并不会发生癌变,而临床上乳腺小叶增生中95%为单纯的小叶增生,只有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才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目前认为,小叶增生伴有导管上皮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是癌前期病变,而绝大部分的小叶增生并不是癌前期病变。
5如何早期发现小叶增生?每个女性应养成良好的乳腺自检的习惯,医院体检相结合,这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佳途径。一般情况下,20~40岁的女性每隔3年,40岁以上者每年应做一次乳腺检查,50岁以上者每年还应拍一次乳腺X光片。一旦出现下列征象应引起高度重视:乳腺小叶增生经药物治疗不能改善、不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乳腺局部性增生、40岁以上出现的乳腺增生变化及更年期后又出现乳房异常症状。在许多诊断技术中,乳腺影像学诊断较为可靠,尤其是乳腺钼/铑双靶X线检查的优势更为突出。乳腺钼/铑双靶检查不但能较好地诊断各种乳腺增生性疾病,还可以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细微变化。因此,在没有任何乳腺癌的迹象以前,定期进行乳腺钼/铑双靶检查,是检查早期乳腺癌的最佳方法。
6小叶增生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乳腺小叶增生,应提倡适时结婚,生育不宜过晚;产后如无特殊情况,应提倡自己哺乳;平时应注意做好避孕工作,不要多次流产;提倡正常和谐的性生活。多数患者能自行缓解,如不见好转,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以了解有无迅速增长或质地变硬的单个肿块出现。如果很严重,则需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验,以排除恶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