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月敏教授扩大筛查诊治,优化慢性乙型肝炎

时间:2024/11/1 11:34:57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编者按

年5月,聚焦慢乙肝临床治愈的“第五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厦门隆重召开。

来自医院的南月敏教授进行了有关“扩大筛查诊治,优化慢性乙型肝炎系统治疗”的专题报告。肝霖君与您分享精彩内容。

我国慢性HBV感染者约8,万例,其中慢乙肝患者约2,-3,万例。我国慢性HBV感染人数庞大,部分患者具有进展为HCC、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病、急性肝炎的死亡风险,HBV相关HCC已成为我国HBV感染者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乙肝的相关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年乙肝诊断率需提升至90%,治疗率提升至80%,HBV相关死亡率降低65%,而我国年数据显示乙肝诊断率只有22%,治疗率仅17%,可见我国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年乙型肝炎消除目标任重道远。1

扩大筛查,

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

我国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率为0.32%,1-29岁人群为2.94%,一般人群为6.1%。对一般人群,特别是HBV高危人群,应进行HBsAg筛查,做到应筛尽筛。

目前,我国筛查诊断率尚不理想,较多需要治疗的患者未能被发现,因此,扩大治疗的前提是扩大筛查,以尽早发现有潜在疾病进展风险及需要治疗的患者。

扩大乙肝筛查的获益众多,从患者层面来说,可以在出现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前及时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改善患者预后,降低HBV相关HCC和死亡的风险;从一般人群层面可尽早发现HBV感染者,减少一般人群中HBV传播,进而降低HBV感染率。

我国指南均建议广泛筛查HBV,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进行筛查。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对一般人群应进行HBsAg筛查。

HBVDNA高敏检测在广泛筛查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高灵敏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有助于检出低病毒载量的患者,以便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应尽可能采用高灵敏且检测线性范围大的HBVD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10-20IU/mL)。

2

扩大治疗适应证,

积极治疗有进展风险者

近年来,指南/专家意见逐步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议对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高于正常阈值的患者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DNA阳性、无论ALT水平,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推荐治疗: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或年龄30岁;或无创指标/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或存在HBV相关肝外表现。

年版《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扩大治疗适应证:1)降低抗病毒治疗ALT阈值;2)积极治疗部分ALT正常患者(年龄或家族史);3)积极治疗“不确定期”患者;4)经治LLV患者换用或加用抗病毒药物。

ALT正常患者有较高比例存在肝脏显著组织学病变。医院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例于年4月-年12月在该院行肝活检的HBeAg阴性、ALT≤ULN的未治慢性HBV感染者。ALT正常高值患者存在显著肝脏炎症(G≥2)占比45%,显著肝纤维化(F≥2)占比61%。ALT正常高值患者有较高比例存在肝脏显著组织学病变,若不行肝活检,该人群极易被评估为无需接受治疗,降低启动CHB抗病毒治疗的ALT决策值有助于让这部分患者尽早接受治疗。

HBV相关肝硬化/HCC家族史或年龄>30岁,是疾病进展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资料分析纳入-年中国人群健康记录,并分析肝病相关死亡趋势,30岁人群因肝病死亡的相对风险明显升高。一项美国队列研究纳入8,例慢乙肝患者并随访12年,其中例出现HCC,有家族史者疾病进展风险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者。

“不确定期”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较高,建议抗病毒治疗。美国和中国台湾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年3,例未治慢性HBV感染者,平均随访12.5年;基线时,1,例处于不确定期,1,例为非活动期。基线为不确定期患者10年累积HCC发生率为2.67%,显著高于基线为非活动期患者(0.61%),研究期间一直处于不确定期患者10年累积HCC发生率为4.62%,显著高于一直处于非活动期患者(0.49%)。若不治疗,“不确定期”患者HCC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因此,《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推荐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的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版指南也建议对“不确定期”患者进行治疗。

NA治疗后LLV与慢乙肝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一项中国纵向研究纳入例基线有显著纤维化的初治CHB患者,接受78周ETV治疗,治疗后37例未获得病毒学抑制,多数患者HBVDNA为20-IU/mL,而HBVDNA低水平患者中有50%发生纤维化进展。另一项中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例接受NA治疗1年的慢乙肝患者;基线时,例伴LLV,例获得持续病毒学抑制(MVR)。相比获得MVR的患者,LLV患者终末期肝病发生风险HR为6.,HCC发生风险HR为5.。

3

PEGIFNα优化CHB系统治疗

多项已发表研究表明PEGIFNα联合NA可大大提升慢乙肝临床治愈率,包括OSST研究、S-C研究、NEWSWITCH研究等。对于NA经治患者,采用基于PEGIFNα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率可达30%以上,对于基线HBsAg水平较低或治疗过程中HBsAg下降幅度较大的更为优势的患者,HBsAg清除率则更高。

近年AASLD发布的多项中国研究也证明了此观点,包括Anchor研究、I-CURE研究、Pyramid研究,珠峰项目等。

对于非优势患者,目前采用优化的基于PEGIFNα的间歇治疗策略可以提升临床治愈的可能性。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了初次PEGIFNα治疗HBsAg下降进入平台期的患者采用间歇治疗策略的疗效,研究发现对于这部分HBsAg下降进入平台期的患者,经PEGIFNα间歇治疗后HBsAg清除率可达19.41%。依据应答情况分析,对于初始治疗和再治疗24周均有HBsAg应答的患者HBsAg清除率可达44.06%。

4

总结

扩大筛查,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

专家意见:应对一般人群做到应筛尽筛。

采用高灵敏检测HBVDNA(检测下限为10-20IU/mL)。

扩大治疗适应证,积极治疗有潜在疾病进展风险者

提高HBV治疗率可降低HCC和HBV相关死亡,节省成本。

专家意见对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不确定期”患者管理和LLV患者管理提出推荐意见。

PEGIFNα优化CHB系统治疗

PEGIFNα用于CHB患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基于PEGIFNα的治疗策略是慢乙肝患者追求临床治愈的最佳选择,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结局;对起始疗效佳、但在随后的治疗中疗效不能延续者,通过间歇治疗最终使患者实现HBsAg消失,提高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机会。#乙肝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hbyx/14614.html
热点排行
肝增生结节影响人的生

肝增生性结节影响人的生命吗?这也是很多的肝增生性结节患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肝增生结节与病毒性肝

肝增生性结节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肝增生性结节与病毒性肝炎都是……【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肝增生结节影响人的生

肝增生性结节影响人的生命吗?这也是很多的肝增生性结节患者比较……【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