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肝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因一般情况差、合并有肝外转移、肝储备功能不足等原因而失去手术机会。微波消融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热消融手段,在肝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对于肝转移癌的疗效尚不充分。为评估微波消融在肝转移癌治疗中的疗效,刘英俊等在超声引导下对38例患者的78个结节进行了临床研究。
手术所有患者均通过局部加静脉麻醉镇痛,采用南京亿高C型或南京庆海(FORSEA)MTC-3C型微波肿瘤治疗系统,频率为(±10)MHZ,输出功率0~W,可连续调节,输出方式为脉冲式,配有内置冷却传输电缆及防粘处理14G/15cm微波天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肿瘤,针尖超出肿瘤底部2~5mm,输出功率70~80W,对于直径≤3.0cm的结节行单针穿刺,单点消融;对于>3.0cm的结节实施多针穿刺,多点消融。消融时间以高回声能完全覆盖肿瘤及边缘以外1.0cm为宜。
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
完全消融率为93.6%(73/78),对于直径≤3.0cm和直径>3.1cm的结节,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5.7%(66/69)及77.8%(7/9);在完全消融的73个结节中,局部复发率为6.8%(5/73),对于直径≤3.0cm和直径>3.1cm结节,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1%(4/66)及14.3%(1/7);20(52.6%)例患者肝内出现新病灶。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9例患者(23.7%)出现术后低-中度发热。一般持续1~3d。术后出现短暂的肝转氨酶升。胆红素、尿素氮、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无消融相关死亡。
远期生存率:
以肝转移癌的首次消融时间为起始,随访结束或患者死亡为终止。中位生存期为38个月,1、3、5年累计生存率为78.7%、53.6%、42.2%。
讨论热消融作为局部治疗模式,在肝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可重复实施的优势。原发性肝癌具有纤维包膜,周围多为硬化肝脏。具有“烤箱效应”,从而减少了消融时能量在肿瘤边缘的衰减。相反,肝转移癌缺乏包膜.且肿瘤周围丰富的增生血管具有“热沉降效应”.从而使消融时能量在肿瘤边缘减弱。因此,对于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效果欠佳。易残留或复发。相比之,微波消融具有更高的热效率、更大的消融范围、更短的消融时间、更好的传导性能。且不受“热沉降效应”的影响,可能更适合用于转移性肝癌的治疗。
肝转移癌患者的主要死因为肝内病灶的进展,微波消融通过有效控制肝内病灶,可以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且具备创伤小、可重复实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此文引自:刘英俊,郑云,蒋怡洲等.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38例[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5(5):6-8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