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肩部疼痛的针刀治疗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症临床上以乳房疼痛和乳房内肿块为特征,在一侧或两侧乳房摸到大小不等、软硬不一、界限不太清楚的肿块,表面似乎有小颗粒,与皮肤筋膜无粘连,用手指按压后可感到疼痛。同时,伴有乳房胀痛,个别患者痛还向腋下及上肢放射。此病的症状轻重往往与女性的月经周期密切相关。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学“乳癖”之范畴,多因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情志过激,导致肝脾两伤、冲任失调,以致气郁、痰浊、瘀血互结于乳房,遂成肿块。
与临床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具体如下:
(一)身柱透至阳穴法
临证可用26号4寸长针从身柱穴向下成30°角进针,贴近皮肤使针沿皮下缓刺入,直透到至阳,行泻法,每次留针1小时。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看疗效。
评析:
(1)吾临证常用此法治疗乳腺增生。如患者肝火太盛则酌加太冲;阴虚则酌加太溪;气血亏虚则酌加足三里、脾俞;月经不调则酌加三阴交。
(2)乳房位于胸前部,胸大肌和胸筋膜的表面。其上起第2?3肋,下至第6?7肋。内侧至胸骨旁线,外侧可达腋外线,乳头平第4肋或第5肋水平。而身柱与至阳穴正当乳房解剖界限之上限与下限之间。其临证用刺法,可有效通调两乳间失畅之气机。身柱穴临证常以之治疗痈疽疔疮为著,尤善托疮排毒。身柱透至阳穴实际是起到了通调乳房部气机,托疮排毒,软坚散结的功效。
(二)肝俞截根法
此法见于彭静山所著《针灸秘验与绝招》。
评析:乳腺增生症的针灸治法,或疏肝,或理气,或疏肝理气并用,皆可奏效。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彭氏通过肝俞一穴,疏肝而后理气,直指乳腺增生之疾根本所在,治疗上绝不拖泥带水,堪执治疗之牛耳。临证用之,其效甚著。
(三)针灸大家贺普仁的治法,则又另得其妙
在他眼中,乳癖之邪幻化成三种形象,分别治之。①肝郁气滞型:选足临泣治之。②肝肾亏虚型:选照海穴治之。③冲任失调型:选足临泣、照海穴治之。
评析:此法独具匠心,不直接以肝论治,而是以“胆”“肾”论治,颇有张士杰“援物比类”的味道。
(四)四关穴
太冲+合谷穴针刺法。
评析:《标幽赋》:“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太冲为肝经原穴,刺之可疏肝解郁;合谷亦为大肠经原穴,手足阳明同气,乳房原为足阳明胃经所属,刺合谷可调足阳明经经气,功同理乳间之气机。故临证刺四关是从疏肝理气来论治的。
(五)神阙穴敷药法(乳脐散)
评析:此种办法最后能制成成药,则为患者之福。
(六)内关+太冲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法(针刺时以内关穴为主)
评析:针灸治则有“心胸内关谋”之说。此方以内关为主治乳癖,以宽胸理气为先,疏肝为次,与四关穴治法性质相同。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七)天宗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法
评析:天宗穴与乳房相对,此法颇有阴阳互治之意,亦包含有医学哲学之妙理,其治病格调之高,值得业针者反复回味之。
(八)鱼际穴温针灸治乳癖法
评析:此法治疗乳癖实巧。亦有宽胸理气之味道。鱼际为肺经之荥火穴,因肝属木,木为火之母,根据补母泻子法,实则泻其子,故肝木实,泻其荥。所以,针鱼际又具有疏肝解郁兼清肝火的作用。另外,灸法又可起到“气血不足可补之,经络不通可通之”的功效。故而,临证用鱼际一穴就可起到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九)天泉穴拍打刺络放血法
其方法是:取患侧天泉,双侧发病取双侧治疗。用清水或自配活血通络之液蘸后用手拍击天泉穴部位,约拍击百次后,穴位处即可出现紫红色大小不等的散在瘀血斑,然后以三棱针将此瘀血斑刺破放血数滴,10天治疗1次,一般连续3?5次即可。如络刺部位仍有瘀血斑时,则需继续治疗,直至拍不出瘀血斑,方停止治疗。
评析:天泉穴属手厥阴心包经,而乳癖多为情志所伤、经络瘀滞、气郁血结,久而化痰。故治应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络刺天泉可通阴阳所结之气,使气机通达,乳癖因而得消。
(十)第4腰椎旁开1.5寸寻找反应点针刺治乳癖
评析:此法是根据新针刺八字疗法基本原则,即“阴阳,平衡,相对,反应”这八字而治之。
(十一)传统针法
大多必取乳房旁侧之膻中、屋翳或乳根酌加配穴以治之。
中医病证莫要慌,四十二病记端详。
一病辨作多病治,各有一法为主方。
感冒寒热湿三种,荆防银翘香薷汤。
咳嗽七般三外感,寒止热菊燥杏桑,
痰湿二陈热清金,肝火泻蛤阴麦汤。
唯有哮证分五般,寒射热定肺玉屏,
脾虚当用六君子,肾虚金匮肾气汤。
喘证五种更好记,麻黄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用双皮,肺虚生麦肾桂黄。
肺胀五般莫漏记,气虚平喘真虚阳,
痰浊壅肺苏养亲,痰热婢夏痰涤汤。
肺痨阴亏用月华,火旺秦鳖固金汤,
阴耗保真白术散,阴阳两虚大补天。
胸痹此处分七种,寒凝心脉当四汤,
气滞柴胡疏肝散,痰浊栝薤瘀逐汤,
心气保元合甘麦,心阳参附阴天王。
心悸此处俱七种,安神定志归脾汤。
火旺连阿桂甘龙,水饮凌心苓桂术。
心血瘀阻请桃红,痰火黄连温胆汤。
胃痛七般不好记,寒邪客胃用姜糖,
停食保和肝柴疏,郁热化肝此病除,
瘀血失笑调营饮,阴亏一贯虚建黄。
六种泄泻拉肚子,湿热芩连寒藿香,
保和痛泻何时用,参苓白术四神丸。
痢疾也可分六种,毒用白头热芍汤,
寒用胃苓阴驻车,休用连理虚桃汤,
良附大承治腹痛,气滞柴胡小建中,
饮食积滞用保和,重用枳实导滞汤。
胁痛只可分四种,肝用柴疏瘀复元,
肝胆湿热用龙胆,肝阴不足一贯煎。
黄疸更须四般记,热重茵陈犀急黄,
阴黄茵陈术附用,湿重于热茵五方。
六种鼓胀有何难,气滞柴疏实脾寒,
中满分消治湿热,调营六味责之肝,
脾肾阳虚附理中,济生肾气合此方。
积聚五种逍遥肝,食滞六磨气柴疏,
瘀血六君加膈下,正虚八珍合化积。
水肿六般越水泛,水湿五苓毒麻连,
脾虚实脾肾济生,浸渍五皮热疏凿。
六种淋证何人患,石石热八劳无比,
气用沉补血小知,膏淋程氏膏淋汤,
三种消渴上消消,中消玉女下六金。
瘿病四种更须治,痰结玉壶气海舒,
心肝阴虚天补愈,肝旺栀子清肝汤。
眩晕六般天亢阳,痰浊半白火龙汤,
阻窍活血虚归脾,脾肾阴虚左归汤。
八种头痛有何难,风热芎芷寒川芎,
肝阳天麻湿羌胜,肾虚补气虚八珍,
痰浊头痛半白天,瘀血通窍活血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一曰虚中二曰肝,
虚用秦艽上扰镇,阳闭凉开阴苏合,
脱用参附半还五,镇肝熄风莫糊涂,
语言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
肾虚精亏地黄饮,口歪眼邪牵正散。
痹症不惟风寒湿,防风乌头薏苡仁,
风湿热痹桂白虎,痰瘀桃仁亏独寄。
不寐肝郁用龙胆,阴虚阿胶加黄连,
心脾两虚用归脾,痰热温胆气虚安。
四种鼻衄要记熟,桑菊玉女此中求,
肝火上炎尤龙胆,气血亏虚归脾留。
齿衄虚用清肝饮,胃火炽盛清胃散,
咳血燥伤用桑杏,肝犯肺泻合黛蛤,
阴虚百合固金治。吐血泻龙归脾完。
便血地榆黄土汤。尿血蓟知无归方。
紫斑犀茜归脾治,郁用柴丹半厚汤,
其中虚症滋归麦。呕吐六种分虚实,
藿保半厚理中麦,便秘麻磨济芪汤。
四种腰痛不稀奇,湿热四妙身痛瘀。
寒湿甘姜苓术用,肾虚却要左右归。
虚劳十四莫慌张,各有各的代表方,
稍有留意应详尽,何须此处添荒唐。
机磷中毒概四种,犯脑涤痰热银黄,
杞菊参苓无大用,若无解毒病乖张。
肠痈三期看痈脓,大黄薏苡大陷胸。
颈椎寒用桂附汤,舒筋温胆归脾天。
痄腮柴普清龙用。急惊银黄琥珀丸。
小儿泄泻不赘述,疳证六种记端详,
资消八石泻防用,绝经左右二仙汤。
崩漏三虚二为实,左归大补用固冲,
血热清热固经治,血瘀逐瘀止崩汤。
中医临证也不难,难在辨证用药间,
各位网友要细心,妙手回春美名传。
诊断口诀
(1)颈椎:颈三,肩四,肘五,腕六,手七,头上症状一、二找.
(2)腰椎:膝关节上下楼疼可在腰二、三;腰疼找三、四;腿的外侧疼痛找四、五;腿的后侧疼痛找腰五和骶一;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找椎间盘;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找椎管狭窄;大小便异常、髋关节障碍、大腿内侧受限找骶髂。
第一颈椎(C1)眩晕,后头痛,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二颈椎(C2)眩晕,偏头痛,耳鸣,胸闷,心动过速,排尿异常,视力下降,高血压,失眠,面瘫
第三颈椎(C3)喉咙部异物感,胸闷,颈痛,牙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四颈椎(C4)喉咙部异物感,胸闷,打呃,肩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甲状腺功能亢进
第五颈椎(C5)眩晕,视力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上臂痛或下肢瘫痪
第六颈椎(C6)低血压,心率失常(过速或过缓),上肢桡侧麻痛
第七颈椎(C7)低血压,心率失常,上肢后侧尺侧麻痛
?
第一胸椎(T1)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二胸椎(T2)上臂后侧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
第三胸椎(T3)上臂后侧痛,肩胛部痛,气喘,咳嗽,左上胸痛,心慌,心悸,胸闷,胸痛
第四胸椎(T4)胸壁痛,气喘,打呃,乳房痛
第五胸椎(T5)胸壁痛,气喘,乳房痛
第六胸椎(T6)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七胸椎(T7)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八胸椎(T8)胃痛,肝区痛,上腹胀,肋间痛,胆石症
第九胸椎(T9)胃痛,肝区痛,上腹胀痛,子宫炎
第十胸椎(T10)腹胀,肝区痛,卵巢炎,睾丸炎,子宫炎
第十一胸椎(T1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
第十二胸椎(T12)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
第一腰椎(L1)胃脘痛,肝区痛,胰腺炎,糖尿病,肾病,排尿异常,尿路结石,腹胀痛,肾炎,肾结石,腹泻,大腿前侧痛
第二腰椎(L2)腰痛,排尿异常,大腿麻痛
第三腰椎(L3)两侧腰痛,腹痛
第四腰椎(L4)两侧腰痛,腹痛,腹胀便秘,下肢外侧麻痛,
第五腰椎(L5)下肢后侧麻痛,下肢痛,遗精,月经不调
骶骨(S)排尿异常,子宫炎,前列腺炎
注:颈椎C,胸椎T,腰椎L,骶椎S浅筋膜松解器对各种病症的治疗重点
一、头痛、头昏、神经性头痛:颈二棘突及侧缘,上下项线的痛点或结节。
二、颈性上肢麻木:颈椎棘突旁、肩胛提肌止点(肩胛骨内上角)、冈下肌及大小圆肌的痛性结节。
三、肩周炎:上举功能受限治疗点为肱骨大结节、肩胛骨内上角。搭肩动作受限治疗点为,喙突、肱骨大结节点。后伸摸背动作受限盂下结节、肱骨大结节点、肱骨小结节点、喙突点
四、肱骨外上髁炎:颈部、冈下及肱骨外上髁处痛点或结节。五、肱骨内上髁炎:屈肌总腱痛性结节点。六、乳腺增生:T3,4同侧棘突旁。七、腕管综合征:尺骨头与桡骨突起点下一厘米定点。
八、腰突症:腰骶部、髂后上棘内上缘、大转子周及股内收肌的痛性结节点。
九、膝关节痛1:上楼疼痛:股四头肌起止点的痛性结节点2:下楼疼痛:治疗髌下脂肪垫区域的痛点及结节。
3:膝关节内侧痛:内收肌、内侧副韧带处的痛性结节点
4:膝关节外侧痛:阔筋膜张肌及外侧副韧带处痛性结节点5:膝关节后侧疼痛:腰骶部、坐骨结节、髌下寻找痛性结节6:膝关节前侧痛:髌下脂肪垫、阔筋膜张肌与内收肌的痛性结节点
十、踝关节疼痛:
1、内侧疼痛:沿着内踝边缘找结节;
2、外侧疼痛:沿着外踝边缘找结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