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乳腺囊性增生之类良性病变
究竟会不会癌变?
如何治疗?
对于这一问题,
今天,“娘家人”有幸邀请到
宋向阳教授
为我们答疑解惑!
一起来看吧~
一、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命名?
乳腺囊性增生症(图1-13)是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国内外及各地之间对其名称没有统一,各执一词,如乳腺小叶增生、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乳痛症、乳腺增生症等。国内教科书称其为乳腺囊性增生症,国外教科书称为纤维囊性病变。好吧,我就按照咱们国家的教科书来称呼它,是不是很正规啊!
二、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每次门诊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一般认为,乳腺囊性增生症的可能原因有:
1.女性激素的失衡导致乳腺腺体增生过度或复旧不全而发生纤维化,引发乳腺疼痛。
2.乳腺局部组织对女性激素的敏感性增高。
3.血液中异常的脂肪酸。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可能引起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敏感增加。因为在临床上发现,富含脂肪酸的月见草油对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疼痛有效,间接说明必需脂肪酸对缓解乳腺增生性疼痛有一定的作用。
4.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状态、高脂饮食等。门诊常常会有患者说一生气或一熬夜乳房就会疼痛,就是这个原因。
记住,上面说的是“可能原因”,因为目前医学上这几个原因并不能解释所有患这个疾病的情况,而且,医学是不断进步的,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发现更多的原因。
三、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什么表现?
好学且喜欢刨根究底的人必然会问这个问题。一般来说,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两大主要临床表现。乳房疼痛多数是胀痛,一部分是其他类型疼痛,如刺痛、烧灼痛等,疼痛常常双侧都有,位置不固定,疼痛不对称,如果出现在单侧乳房,可以为局部痛。乳房肿块常常是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局限性增厚多数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如果把乳房以乳头为中心画一个正“十”字,乳房就分成四个象限,靠近腋窝的那个象限就是外上象限)。增厚的腺体质地韧,就像人的鼻尖一样的韧感,可以是片状、结节状或颗粒状。常伴有多发囊肿,部分患者可伴有乳头溢液(图1-14),多为清亮、淡乳汁样或淡黄色液。
乳房疼痛和肿块有两种表现,可以为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周期性表现是指乳房疼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有关,疼痛常在月经来潮前最明显,月经过后好转,甚至消失。肿块或结节感也是在月经来潮前最明显,在经后变软缩小,甚至触及不到。周期性疼痛伴或不伴肿块是乳腺囊性增生症最典型的症状。非周期性表现意味着乳腺疼痛与月经周期不相关,经前经后都会有疼痛,这种疼痛最让人困扰。
在临床门诊,有一部分非周期性表现其实并非来自乳房,而是来自乳房后面的肋骨和肌肉神经的疼痛,这就不是乳腺囊性增生症的问题了,需要临床医生鉴别。更重要的是(敲黑板!)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肿块或结节需要和乳腺癌鉴别开来,这当然是临床医生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说实话也是难点之一。对于年轻的乳腺科医生来说这是必备的“必杀技”之一!
四、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治方法
说实话,这个问题已经是专业医生之间的话题了,但临床上真的有不少患者或家属会问起这个问题,我们也很欣慰。一方面,是为这些人的科学探究精神感动。另一方面,教会人们如何诊断疾病也是一种健康教育。曾有贤人语“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惜架上药生尘”咱这么一点医学微末之技也不算什么,我们欣然接受大家的各种询问,乐于讲解。
要诊断这个疾病,需要做到四个方面:病史采集(相当于中医的“问”)、体格检查(相当于中医的“望闻切”)、影像学检查及必要的病理学检查。对于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建议首选超声检查,因为年轻患者乳腺腺体丰富,超声检查对致密腺体中的结节和囊性、实性肿物的分辨远优于乳腺X线检查。对年龄较大且腺体并不丰富者宜首选乳腺X线检查,两者联合检查最佳。对于腺体特别致密的人,必要时选乳腺磁共振(MRI)检查。由于在某些不典型的病例中,乳腺囊性增生症与乳腺癌的临床症状体征,甚至检查都表现有某些相似之处,可能会难以鉴别,需结合必要的病理组织学检查,比如,空心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手术活检进行确诊。
一般来说,乳腺囊性增生症不必特殊处理,每年定期检查就行,定期随诊是避免乳腺癌漏诊的关键。对于有肿块者,可以每半年进行影像学检查对比,如果长期稳定可以减至每年检查。对于少数疼痛明显者,可以对症治疗,国内更多的是中医中药治疗,有其特色的一面。另外,行为生活治疗,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生气、劳累,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酒,低脂清淡饮食等也有助于减轻症状。
五、乳腺囊性增生症与乳腺癌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也是最常问的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乳腺纤维腺瘤会不会癌变,乳腺囊肿是不是定时炸弹,等等。
国内外医学专家们已开展过不少研究。研究表明,根据一种疾病和乳腺癌的远近关系分为3类:非增生性病变、不伴有不典型性的增生性病变和不典型性增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增生”和前面所说的乳腺囊性增生的“增生”是两回事,名称一样,意义不一样。这里所说的“增生”是病理学上的增生,简单说是指细胞的增多,这种增生是细胞异变的第一步。而前面所说的“增生”更多的是上皮纤维的生理性增生,当然也包括一部分病理学上的细胞增生。所以很多乳腺囊性增生症属于“非增生性病变”一类,是不是有点拗口啊?
众多研究通过对乳腺各种良性病变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再和正常人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的增生有不同的癌变风险。
非增生性病变如囊肿、大汗腺化生、纤维腺瘤、导管扩张、乳腺炎、轻度的普通型增生等。此类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与未做乳腺活检的妇女相比并不增加(相对危险度为0.89~)。非增生性病变中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相对危险度为1.6)。
不伴有不典型性的增生性病变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也称为中度或重度的普通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图1-15)、硬化性腺病和放射性瘢痕。活检结果显示不伴有非典型增生性病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轻度增加,是普通人群的1.5~2.0倍。
不典型性增生是乳腺的一种增生性病变,分为不典型导管增生和不典型性小叶增生。乳腺活检结果显示,伴有非典型性增生的良性乳腺病变,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是普通人群图1-15导管内乳头状瘤(彩图见彩插3的3.5~5.0倍。
由此可见,乳腺囊性增生症不能一概统称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大多数的乳腺囊性增生症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并不会明显增加。只有活检证实为“不典型性增生”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是真正的癌前病变。
医院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乳腺癌的恐惧,往往内心担忧多于临床症状本身,希望有更多的人认识这个疾病,避免不必要的、过多的焦虑和担忧。
六、研究前沿
年7月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公布了乳腺良性疾病“明智选择运动”的五大措施:
1.不常规手术切除无症状的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区域。
2.不常规手术切除经活检证实且小于2cm的乳腺纤维腺瘤。
3.不常规对未尝试经皮抽吸引流的乳腺脓肿进行手术。
4.不对预期寿命少于5年的检查正常且无症状的患者进行乳
腺X线筛查。
5.不常规引流无痛性乳腺液性囊肿。
医生说
乳腺囊性增生症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原因主医生说要是内分泌激素失调,典型症状是周期性疼痛和肿块,通过病理诊断可确定增生的程度,了解癌变的风险,大多不必特殊处理。
听完宋向阳教授的专业解答,我就放心啦!
大家平时还是要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哦!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求助专业医生。
图文来源:珍乳网
本期编辑:吴华荣
__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