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曾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生活的强者。
——复旦中山肝病之家
老王,你听说了吗,一礼拜前张老弟因肝癌住院了。
什么?住院了?一月前见到他还是神清气爽,健步如飞的,也没听说有什么不舒服啊。
是的呀,这个噩耗来的太突然了,听说还是体检的时候发现的。
听到两位的对话后,你是不是觉得奇怪?一个平时什么症状都没有的人居然查出来是肝癌?谈到肿瘤君,想必大家心里都有道过不去的坎儿,然而,癌症的可怕之处在于我们的不了解,与其"谈癌"色变,不如和小编学着如何科学防癌,现在起拯救你的"肝宝贝"",还为时不晚哟!
让我们先来认识下何为肝癌?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继发性肝癌又称转移性肝癌,人体全身各部位发生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肝脏,邻近器官的肿瘤更可以直接浸润肝脏,形成继发性肝癌。
肝癌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
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
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40岁以上抽烟、喝酒并且肥胖的男性
sdfd
肝癌早期会有哪些症状呢?
早期肝癌可无明显的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后期可出现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皮肤巩膜黄染等。(小编在这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以医院就医哟!)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检查方法来筛查肝癌呢?
肝癌的诊断有两个层次,即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病理诊断是指通过外科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灶的组织标本,经特殊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诊断。病理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好比捉贼见赃,是犯罪的直接证据。临床诊断好比破案,根据证据进行推理,从而做出诊断。一般主要从影像学表现、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等方面进行举证。下面小编将对以上所说的检查方法展开详细的讲解。
1血液检查:
血清甲胎蛋白(AFP):研究表明AFP水平的高低与肿瘤大小相关,AFP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大小。AFP阳性,是指AFP≥μg/L,且排除慢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源性肿瘤以及妊娠等,应高度怀疑肝癌。AFP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标记物。
2超声检查:
超声影像检查是简便、实时、无创、敏感的方法,可以显示肝脏占位的部位、大小和形态。目前已广泛用于肝癌的普查和治疗后的随访。B超造影对于小肝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常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肝癌与肝囊肿和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较有参考价值。
3多层螺旋CT
CT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晰而稳定,能全面客观地反映肝癌的特性,可用于肝癌常规诊断检查和治疗后的随访检查。CT诊断肝癌有以下方面的优势:CT增强扫描可清楚地显示肝癌的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以及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对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是否有癌栓,肝门和腹腔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肝癌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器官都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磁共振成像(MRI)
MRI具有很高的组织分辨率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特点,而且无辐射影响,因此MRI是继CT之后的又一高效而无创伤性的肝癌检查诊断方法。应用肝脏特异性MRI造影剂能够提高小肝癌检出率,对肝癌与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腺瘤等的鉴别亦有较大帮助。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PET-CT是将PET与CT融为一体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成像系统,既可由PET功能显像反映肝脏占位的生化代谢信息,又可通过CT形态显像进行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并且同时全身扫描可以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的目的,同时可了解肿瘤治疗前后的大小和代谢变化。
6肝血管造影:
肝血管造影是利用介入手段将导管插入相应的肝血管内进行血管造影的X线诊断方法;主要有选择性腹腔动脉、肝动脉造影和门脉造影,不仅可作准确的定位诊断,且有鉴别诊断的价值,为诊断和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
7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就是用穿刺针,取出一小细条肿瘤,做病理检查,来确定诊断,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对于不具典型影像特征或CT和MRI检查所见不一致的病灶,或者在没有肝硬化背景下检出的病灶,应当考虑影像引导的穿刺活检。如果活检结果是阳性,可以百分之百诊断肝癌。如果活检结果是阴性,也不能排除肝癌,因为穿刺活检实质上是抽样调查,有时局部并不能反应整体。
87种微小核糖核酸试剂盒: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这种试剂盒仅需采集0.2ml血浆,通过对其中7个肝癌相关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可准确诊断肝癌,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该试剂盒的应用填补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监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肿瘤复发方法的空白。肝癌患者只要定期做检测,就能动态监测治疗效果,及时预警肿瘤复发,更方便、有效。
9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主要用于肝癌复发转移和疗效预测。肝癌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是关键问题。外周血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肿瘤转移复发的“种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樊嘉院士、周俭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外周血中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发现循环干细胞样肝癌细胞可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的新指标。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诊断的肝癌患者约40万人。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难以自我察觉,且一旦确诊为肝癌很难完全被治愈。因此,越早发现越有助于治疗。希望以上所介绍的检查方法可以给您提供帮助。下期科普我们将会针对肝癌的治疗为大家做详细的讲解,大家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