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viralhepatitiscirrhosis)目前认为是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要小心)等并发症。
乙肝两对半诊断报告应该怎么看?
所谓“两对半”或“乙肝五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专业术语,而是指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通俗称谓。因为该检测通常包含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及核心抗体(抗-HBc),共五个项目(两对半抗原及抗体),故名。
HBsAg
是病毒的外壳部分,其阳性表明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急性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均为阳性。成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最早1~2周、最迟11~12周血中出现HBsAg。急性自限性感染时血中HBsAg大多持续1~6周,然后就消失了。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中HBsAg可持续存在多年、甚至终生。
抗-HBs
针对HBsAg的抗体,表示人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可见于乙肝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已恢复者,在急性感染后期,HBsAg转阴后一段时间开始出现,在6~12个月内逐步上升至高峰,可持续多年。
HBeAg
是乙肝病毒分泌出来的一种成分,其阳性多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其血液传染性强。
抗-HBe
针对HBeAg的抗体。一般来说,抗-HBe变为阳性后,乙肝病毒复制多处于较低水平,其血液传染性相对降低;但在部分病人中,由于乙肝病毒的核心区基因突变(前-C区及BCP区突变),虽然血中HBeAg阴性、抗-HBe阳性,但仍有病毒复制和肝炎活动,故称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抗-HBc
针对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一般在血中不能直接检测出来)的抗体,只要感染过乙肝病毒,这个抗体就一直会保持阳性。IgM型的抗-HBc是乙肝病毒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绝大多数出现在发病第一周,多数在6个月内消失,如果抗-HBcIgM高滴度阳性则提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但在慢性乙肝急性发作期它也阳性。IgG型的抗-HBc出现较迟,在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或感染过乙肝病毒已恢复者均为阳性,可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几种常见的乙肝标志物阳性模式
现将常见的乙肝五项阳性模式列表如下。遇到其他少见的阳性模式应请专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例如第一项、第二项同时较高水平阳性,首先应除外试剂质量问题及检测可靠性问题,然后再考虑病毒变异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验乙肝五项的基础上,还必须结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测定、肝功能试验及超声等影像检查,甚至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才能具体区分乙肝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等。
友情贴士
医院介入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是国内最早开展良恶性肿瘤介入、神经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单位之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肝胆系统肿瘤、骨与软组织肿瘤及妇科肿瘤、搏动性耳鸣等、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介入诊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拥有病床19张,年手术量居于北京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