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中医学中没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
本病以肝肾亏虚、气化失司为本,痰瘀内结、腺体增生为标,应分清标本缓急而治之。可根据病情分为气滞血瘀、肾气亏虚、湿热下注3型进行论治。
气滞血瘀型///////////药用:丹参20克,赤芍20克,泽兰、泽泻各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王不留行20克,青皮15克,香附9克,川楝子9克,白芷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石韦20克,车前子15克(包煎),水煎服。
此方有活血化瘀,理气疏肝,消癥利水之功。适用于前列腺增生之尿频、排尿困难的症状突出,而肾虚症状不甚明显者。若有肾虚表现,则配以补肾扶正药,如淫羊藿、女贞子等;兼湿热下注者,酌加萹蓄、竹叶、冬葵子等清利之品。
肾气亏虚型////////药用:淫羊藿20克,女贞子20克,金毛狗脊15克,怀牛膝15克,香附9克,川楝子9克,肉桂6克,王不留行15克,制鳖甲30克,桃仁9克,赤芍20克,冬葵子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泽泻15克,水煎服。
此方益肾疏肝理气,活血散结利水。适用于前列腺增生之排尿困难不著,而肾虚症状明显者。如腺体硬韧肿大较重,酌加三棱、莪术、皂角刺、炒穿山甲、苏木、制乳香、制没药等破血化瘀之品;肾气不足,腺体硬缩或痿平,再酌加益气温肾之品,如黄芪、制附片、巴戟天等;腰痛甚者加续断,桑寄生;会阴、下腹、阴囊痛甚者,重用香附、川楝子、肉桂,并选加小茴香、橘核、荔枝核、延胡索等;尿频、尿痛之因湿热所致者,酌加滑石、萹蓄、瞿麦、竹叶等。
湿热下注型/////////药用:萹蓄9克,瞿麦9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包煎),滑石15克(包煎),竹叶9克,石韦20克,王不留行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败酱草20克,蒲公英20克,苦参20克,黄柏9克,通草4克,水煎服。
本方功能清热利湿通淋,活血祛瘀。此方适于病程不长,以膀胱及后尿道刺激症状为主者。若镜检脓细胞多者,可酌加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生薏苡仁等;红细胞多者,酌加大蓟、小蓟、生地榆、槐花、丹皮等。
全国名老中医杨廉方借鉴他人经验,并结合自己50余年的临床体会,针对本病提出应以肾气不足,肝失疏泄,气化不利,湿浊中生,湿热瘀阻为病理基础,由此立论,以补肾调肝、化气行水为主,自拟中药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肾气不足,肝失疏泄,气化不利,湿浊中生,久为瘀热为其基本病机。本病反复发作,且缠绵难愈,与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究其原因,患者因患此病,多心情抑郁、情志不调,而致肝失疏泄,气机失和,气不行则血不通,而致肝经气血瘀闭,与湿相合,更加缠绵。
根据本病之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强调以补肾调肝、化气行水为主。又因本病早期以实证为主者,当酌佐清利湿浊、热毒之品;病程日久,可在基础治法的基础上,从脏辨治,根据肝郁气滞,脾气不足,肾阴、阳偏衰之偏倚,而分别侧重以疏肝、补脾、调补阴阳之法。
处方:知母、黄柏、枳壳各10克,肉桂3克(或者桂枝6克),生地、淮山药、怀牛膝、柴胡、白芍、车前子(包煎)各15克,山茱萸j当归各12克,土茯苓、白茅根各20克,丹皮、泽泻各8克,甘草6克。
加减:病程日久,加桃仁12克,红花6克;湿热明显者,加败酱草15克;白浊明显者,加革薜、莲子各12克;腰部疼痛明显或腰膝酸软者,加续断、杜仲各15克;下腹部酸胀不适,加元胡、川楝子各10克。用法:每天1剂,水煎毫升,分3次服。典型病案//////陈某,37岁。患者自诉为出租车司机,经常憋尿,1年前自觉尿频、尿急、会阴部坠胀不适,曾医院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及培养示:白细胞(++),卵磷脂小体(++),无细菌生长,西医诊断为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2天前患者因家事与家人争吵,出车又有憋尿,导致症状加重,精神忧郁,睡时遗精,舌淡,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诊断:精浊,辨证为肾气不足,肝失疏泄,气化不利。治以补肾调肝、化气行水。
处方:生地、淮山药、怀牛膝、柴胡、白芍、车前子(包煎)各15克,山茱萸、当归各12克,知母i黄柏、丹皮、泽泻各8克,枳壳10克,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肉桂3克,甘草6克。7剂,每天l剂,水煎毫升,分3次服。
二诊:自诉尿频、尿急症状明显缓解,会阴部仍有胀痛,睡眠尚可,舌淡,苔薄白,脉弦。前方土茯苓改为茯苓15克,车前子改为12克,加橘核12克,继服7剂,煎服法同前。三诊:诉尿频、尿急、会阴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予以二诊方5剂以巩固。嘱舒畅情志,避免久坐,少食辛辣。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告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