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单发肿块,你有信心纠出“真凶”吗?
1病例摘要患者女,64岁,因自觉乏力2天来院,B超显示肝右叶低回声占位,入院诊断为:“右肝肿瘤”。
入院检查:体温正常,无消瘦面容,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腹部B超示:肝右叶可见一个混合回声区,大小54mmX48mm,形状规则,边界清楚,边缘似有低回声声晕,其内部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
腹部CT示:肝右叶见带下约4.9cmx6.1cm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密度减低,肝内胆管未见扩张,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腹腔内无积液征。
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糖类蛋白CA-、CA19-9、CA72-4、CEA、铁蛋白指标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核心抗体、E抗体、E抗原阴性。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x/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2.3%,血沉mm/h,肝肾功能正常。
临床诊断:肝右叶肝细胞肝癌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肝癌无疑。
2分析与讨论患者入院时考虑肝脏来源肿瘤有一定的依据:(1)肿瘤位于肝脏;(2)患者无其他部位肿瘤的临床表现。结合B、CT结果,术前诊断为肝细胞肝癌,但不支持点在于:(1)患者无肝炎病史;(2)AFP正常范围。因此,临床还不能排除肝脏的其他类型肿瘤,包括血管肉瘤、恶性淋巴瘤以及其他罕见的良性肿瘤。此时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
患者随后在全麻下行右叶肝癌切除术。
镜下见肿块与周围肝脏组织分界较清,肿瘤区域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伴有较多量的浆细胞,可见小淋巴细胞聚集呈结节状。
从病理图像要考虑(1)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肝脏树突状细胞瘤(3)何杰金氏淋巴瘤(4)非何杰氏淋巴瘤(5)肝脏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最后鉴别出了这5种肿瘤。
患者梭形细胞淋巴瘤激酶(ALK)、肌动蛋白(Actin)、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MA)阴性——不支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CD21、CD35阴性——不支持何杰金氏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呈多克隆性,T、B细胞标志物CD20、CD3、D43、CD79a均有表达——不支持恶性淋巴瘤;
通过多方会诊,终于确诊为(右肝)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3小编有话说肝脏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NLH)极其罕见,仅见国外个案报道。目前还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可以提示,需要与肝脏多种肿瘤相鉴别。
尤其在肝脏出现单个肿块时,首先需要排除肝细胞癌。本例术前B超和CT中“快进快出”的表现,虽然无肝炎病史,AFP也阴性,但也有AFP不增高的肝细胞癌。肝细胞癌多表达CK8、CK18可以鉴别。
这一病例的诊治过程,给了我们一个提示:肝脏原发性肿瘤中干细胞癌比较常见,发现原发性刚脏占位,首先要排除肝细胞癌的可能,但诊断时医生要全面、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对于少见、罕见的肿瘤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病理要与临床想结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指标,在应该出现的异常指标没有出现时,应拓宽思路,否则,会造成漏诊误诊。
你诊断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