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乙肝群体,他们数量较多但和正常人有同样的权利,身上有病毒但很多人也能安享晚年,大部分未治愈但不影响精彩人生。乙肝群体有不同的划分标准,通常有病毒携带人群、慢性乙肝、急性乙肝等等。乙肝人群如果处于病毒携带阶段,不需要治疗,而且只有约四分之一左右会肝炎发作,根据病情判断抗病毒治疗时机,治疗离不开用药,选用干扰素或核苷类药物,需要医生慎重决断,并选准治疗时机。这个过程中,抽查例乙肝朋友的用药情况,有5个误区多见、高发,经常“踩坑”,可以提供借鉴意义。1、最惋惜的“坑”——不需要治疗也用药了。指的是乙肝病毒携带人群,乙肝病毒与免疫系统和平相处,处于“一团和气”阶段,免疫系统没有成熟,也不主动攻击乙肝病毒。此时治疗,不是无知就是心急,办了错事。常见的是让儿童吃许多中药,或携带者自己买来保肝药,一番折腾,结果适得其反,为后续治疗带来麻烦。2、最无知的“坑”——重复地吃药保肝。乙肝发作后,正确择机抗病毒能最大限度缓解肝脏受损症状,有的患者可能平时比较大意,肝脏出现问题后才重视,四处张罗求医问药,乙肝知识有限,结果买了一大堆药名不同但成分差不多的保肝药,常见如五味子成分的降酶药,多达几十种,更主要是每天连续吃2种以上保肝药,没有必要,肝脏和身体负担也加重了。3、最费钱的“坑”——一味追求贵药和进口药。抗病毒药物起初都是进口的,如干扰素派罗欣,一线口服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当初价格昂贵,让人心惊肉跳,后来我国批准仿制,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干扰素中的派格宾,国产仿药的恩替卡韦已是佼佼者,价格合适,疗效和安全都不错。但有的患者认为还是外国的好,花了不少钱。4、最过分的“坑”——不适宜地合并用药。较早的联合用药,主要是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出于提高药效和仿制耐药的考虑,但效果一般。现在的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也是部分患者急于早点治愈乙肝和预防耐药的需要,实际上联合用药的效果,用一种单药就能达到。少数确实需要联合用药的情况,是医生从抗病毒、患者个体免疫调整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更有甚者,有的患者中药、西药,静滴和口服,几种方式同时上马,苦不堪言,但效果不理想。5、最常见的“坑”——不规范用药和检查。主要是口服核苷类药物时,疗程不足,过量用药,私自停药或减量用药,不按要求服药,服药剂量不足,送服方式不妥,经常漏服等。对定期检查不重视或重视过度,前者让异常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后者浪费时间和钱财,或演变成过度检查。这些服药的不当行为,大多数会导致疗效不佳、病情加重、耐药等后果,从例情况分析看,这个占了一半左右。总之,部分病例的抽查和跟踪,以小见大,能反映整个乙肝群体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不该治的不乱治,该治的找准时机,用药严格落实自我管理,相信情况会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