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摸脉有朦胧的印象是母亲带我去辕文村去看病,找的是王树宗老中医,王大夫是中医世家,祖上是清代大文豪王渔洋。我出生的地方小寨村王家先祖也曾经居住过。
小寨村南头有条运粮河。明万历年间,新城王渔洋家看到运粮河东岸,有座梅花山,地势较好,尔后王象晋游锦秋湖路过此地时,也认为是个好地方。于是便在河的两岸种植桃树上万株,并建起了仅可容膝的古朴典雅小楼,悬匾额“大埠桃花”,也就是后来的“桃花岭”。
王象晋平日即在楼上看书写字,闲时凭栏远眺景色。有时趁风和日丽,邀友到此游锦秋湖,乐褐武侯祠,兴致所至,即在桃花林中饮酒赋诗以抒情怀。并且写了有关中药种植相关的书籍《群芳谱》,直到他出任南京国子监典范,涉足宦途,才离开“桃园天地”。
据《田庄镇志》说,这里还另有一个故事:明朝嘉靖年间,王家为寻墓地,命风水先生来到桃花岭。风水先生一看,即赞不绝口:“头顶桃花岭,脚踏梅花山,好极了,好极了!”于是定此为王室墓地。有一年王宅丧事,风水先生再三叮嘱,墓地刨到一定深度即止,绝对不能再挖。王氏后人也寸步不离,日夜守侯。出殡前夕,王室一家上下,因忙于丧事而无暇顾及守护墓地。好奇人挖了一掀,发现石板,揭开石板,墓地飞出一只凤凰,羽毛绚丽,径直落在桃花岭北不远的槐树口,稍停即飞走了。从此人们便把槐树所在地,叫做“凤凰嘴子”,即现在的“桃花岭凤凰嘴遗址”。我们村的老槐树已经有年的历史,槐树的树干已经中空,小时候从树洞中爬到树上去玩,树上有个树叉外形好似凤凰头,每年槐树哪边树叶茂盛村里那边就会考上大学生。
王大夫看病有个最大的特色是问诊非常少但是平脉时间却很长,所以我在以后临床中对脉诊非常重视和王先生有很大关系,必然按照三部九候去记录.
临床上辨识度最高的是弦脉,被称为‘残贼之脉’“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为什么说呢?胆为中正之官,肝胆相表里,人体有一个大的网膜系统,也就是唐容川所说的油膜,脏腑之间的能量输通都要经过这个网膜,网膜好像一个十字路口,路口被堵必然影响脏腑之间的物质流速,临床上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代表病位已经涉及到焦膜
1咽喉中有异物感2舌苔厚咳嗽但是咳不出很多痰.咳嗽好久只能咳出一点稀粘痰.咳嗽甚的会引起呕吐3解大便有解不干净的感觉。
我曾经做笔记记录左弦细与右弦细左弦滑与右弦滑等病案的病机,费了很大功夫,脉象的作用是一锤定音的作用,不管你说了一大堆的症状诊脉可以去伪存真,如一个腹胀病人单看症状就用行气药,但是平脉如果是洪大无力用行气药就错了,必须加用四君子丸为底方。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素问》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素问》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刃脉后世的脉书上未有记录的脉象,刚开始学习中医时见到《黄帝内经》觉得都是理论的东西和临床关系不大,直到临床接触到一例肝硬化腹水的病人,第一次开方后食欲有些改进,第二次再去时在右手关位刃脉很明显,尺位也有但不如关位明显,左手关位刃偏沉,毫无柔和之象所以我未有开方,过了几天老人仙逝,如果没从脉象上看到生死之机,再开上药老人在吃药的过程中仙逝,那不就说不清楚了吗?
《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主肝胆病.主痛症.情志病少阳病痰饮,也可见老年健康者《因为老人多虚风所以多弦洪微硬》
《脉诀》按之不移.如按琴瑟弦
《频湖脉学主病诗》
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疼膈多痰,寒热癥瘕查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脉与细脉非常相似,鉴别点是细脉多出现在左手,而弦脉左右手都可以出现,有一个旁症是舌像有裂纹会是细脉,
弦脉与紧脉相似度很高,鉴别点紧脉紧张度多是是横向的。
风多见浮与弦如若纯虚则不会出现.痰滞脾胃也不会出现,极虚会出现浮与弦但不会夹阴脉。
出现弦一定夹杂别的邪气,现弦不会是纯虚症多实症,弦多出现在左手
弦细脉多气郁化热,弦细有阴虚阳虚寒郁,左手弦脉右手阳脉则用一般的疏肝药右手阴脉加干姜吴茱萸,
浮弦滑与病势向上多有热,左手沉弦右手阴脉仍要防止有肝经郁热的概率大脉小弦数防郁热,弦细数防食积,
沉弦兼上厥症时加蛤壳等降气药,不管是沉弦还是濡弦加上厥时必用沉潜药,
弦数用疏肝药加黄芩监制,弦涩脉从阳明经治疗,
紧数紧大脉加上厥时慎用温补,双手弦脉多是痰湿夹瘀,
弦细脉多见阴虚与有瘀
在临床上观察的有些病人第一次诊脉是濡脉,服用中药后会变成弦脉,伤寒论条也有脉紧则愈的记录,姚荷生认为是‘脉有濡变紧’是正确的,是湿邪殆尽,其病向愈的征兆。
一般认为少阳与厥阴的病多出现弦脉,少阳风火浮弦数,少阳痰热弦滑,少阳湿热弦濡沉取有力,厥阴的病多弦细,厥阴病的病理基础是血虚.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