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在中医上被叫作积聚或者鼓胀。中医治疗肝硬化一般强调扶助患者的正气,调理脾胃、健脾益气、祛湿热。中医在治疗肝硬化时一般讲究五大原则。
1.疏肝理气,活血消积。
这种方法是针对气滞血瘀型,一般肝硬化代偿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常会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这一类患者除了消化道症状之外,还会有肝脾肿大,压痛感明显,面色晦暗或紫暗、还有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状。
2.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肝郁脾虚型,这种一般多属于早期肝硬化患者。这一类患者一般伴有胸腹闷胀、两肋胀痛、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舌色或呈暗红或呈淡红色,并且舌体较胖。
3.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这主要是针对水湿内阻型患者。这一类患者多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水轻症,常见的症状为腹部胀大如鼓、两肋胀痛、胸闷、恶心反胃、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头呈淡红色、舌苔白腻或薄白。
4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这个主要针对瘀血阻络型的患者。瘀血阻络型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明显的患者。这一类的患者一般腹大,且按压腹部不陷而硬、唇色呈紫褐色,一般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质呈紫红色、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舌苔薄、黄、腻。
5滋补肝肾,育阴利水
这主要是针对肝肾阴虚型的患者。他们除了有水湿内阻的症状之外,还有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梦多等症状。
6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的是脾肾阳虚型患者。这一类的患者除了有水湿内阻的症状之外,还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四肢冰冷、精神疲惫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肿等症状。#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