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卿老师临床特效调肝灸疗方

时间:2021-9-13 18:48:33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bdflx/180611/6320392.html

作为一名中医人,又再次把养肝的话题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认知肝的重要性。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一、肝与眼睛的关系“肝开窍于目”,眼睛也是肝脏的“窗口”。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除了视力下降引起的问题,也可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凡非外伤引起的视力下降均与肝气血虚有关,如果肝脏湿热重,眼睛表现浑浊而黄,如果肝火很旺,眼睛表现红甚至发炎,如果肝气亏,看书稍久就容易疲劳,进一步亏下去,便成近视眼了。反过来眼睛太过疲劳,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肝主筋,其华在爪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泪从眼出,故肝在液为泪。道医赋予了“肝”更广范的意义,肝主筋,其华在爪,主要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爪为筋之余,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目珠斜视和上窜等症状均与肝密切相关。三、肝与心的关系心主血脉,肝主藏血;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1、血液方面心主血,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贮藏血液并调节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血量分布。心肝两脏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只有血液充盈才心有所主,肝有所藏。2、精神和情志方面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精神和情志活动,均以血液为物质基础,而心肝两脏在血液运行方面关系密切。故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心与肝相互影响,心肝阴血不足,往往互相影响。临床上表现为心慌,心悸,面色不华,舌质浅淡,脉细无力,头晕目眩,妇女月经涩少,失眠多梦等。四、肝与胆的关系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势必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从功能上看,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另一方面,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使细菌“逆流而上”,引起肝脏乃至全身的感染。五、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脾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生血与藏血的关系。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若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可致“肝脾不和”;若脾胃湿热,上蒸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可以引起黄疸。由此可见肝病可传脾,脾病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六、肝与肾的关系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须要依赖肾精的滋养生化,肾精又须肝血化精不断地补充,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肝阳偏亢的所谓“水不涵木”的症状;反之,肝阳久亢,消烁阴精,亦可加重肾阴虚损,出现头痛、眩晕、腰膝腿软,尿浊或水肿等症。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七、肝与肺的关系肝藏血,肺藏气,肝气与肺气上下阴阳升降,以维持人体气机的正常升降运作,气血的运行,虽有心脏主管,但须有肺主治节及肝主疏泄作用的制约,两脏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起着一定的作用。肝肺是相互影响的。如气机升降失常: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灼肺,肺失清肃,常见胁痛,易怒,咳逆,咯血等肝火犯肺(木火刑金)的症候。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亦可影响及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肺燥伤肝(金不制木)的症候。介绍完肝脏与情绪、人体其他脏腑健康的关系,再来看看与肝脏关系密切的疾病,以及日常调理方法。肝与疾病的关系肝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很多病可以从肝脏不舒服折射出来,那就有这么一句话,百病从肝治,医院专家怎样说?1、眼病肝开窍于目,而且足厥阴肝经,它是本经,是连着目系的,所以说肝经和眼病有很大的关系,经常临床上通过疏肝理气,或者是滋补肝阴,或者柔肝养血各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从肝治眼部疾病肝开窍于目,久视伤血,日久伤肝。饮食上多吃一些养肝食品,比如多吃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鱼类、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各种水果,多吃谷类、虾皮、牛奶等等。应少吃甜食,因为过多的糖分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不足,从而容易引起近视。肝经向上联于目系,眼睛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营养。《黄帝内经》:“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如果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等等。2、妇科病肝主疏泄,主藏血,肝是喜柔和条达的,那么肝失疏泄,就可以引起很多妇科疾病的发生,比如说月经先后不定期,另外还可以引起痛经,因为冲任瘀阻,血脉不通畅了,就引起痛经,此外还可以引起闭经,月经不来了,甚至是盆腔炎,甚至是不孕症,这些疾病都和肝失疏泄有关系。《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血调畅而言。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妇科疾病几乎都与肝有关。3、乳腺增生女性的乳腺增生,跟经络走行有关系,肝经是从脚开始的,到大腿的内侧,腹部的两侧,胸部的两侧,然后到头部,一直到巅顶,即头顶。因为它布于乳房这两侧,所以,在长期的心情不舒畅,也就是肝气郁结,不舒畅的情况下,血也就停滞了,停滞的时间长了以后就结成块,就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属“乳癖”范畴。以乳房肿块,呈圆形、条索状或结节状,有触痛,月经前增大变硬、胀痛,行经后减轻,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治癖先治肝,气调癖自消”。道医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血凝滞,痰气互结,阻于乳络而致。因此治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这部分女性养肝以养情志为主,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大心理压力,工作不要太紧张,保持心情舒畅。“上医治未病”,即要预防疾病。比如说肝气不足,最常见的女性容易得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神经性头疼,还有慢性胃病,这些都会出现,所以肝郁气滞,对造成这个疾病有一个直接的诱因,那养肝的重要性就在于预防这些疾病发生。最后介绍一些保养肝脏的保健手法,适用绝大多数人群。养肝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两胁。请添加助教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yfzl/1207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