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近日,歌手赵英俊、演员吴孟达的不幸离世让人们再次对肝癌闻风丧胆!中国年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肝脏是比较沉默的器官,因此肝癌患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那么,如何预防肝癌变得尤为重要!1、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原发性肝癌病因构成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为主,约占80%,其他病因包括慢性丙型肝炎病毒、长期过量饮酒所致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伴发糖尿病、长期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等。原发性肝癌危险人群高危人群: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包括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Wilson病等疾病导致的肝硬化患者;②年龄≥30岁的慢乙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或长期酗酒、吸烟。明确接触致癌毒物史、合并糖尿病或肥胖。极高危人群:高危人群伴有下列1项或多项。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疑似癌前病变或非典型占位性病变;②血清AFP≥20ng/ml伴或不伴DCP≥40mAU/ml及/或AFP-L3≥15;③影像学或肝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异型增生结节。早期筛查与诊断根据原发性肝癌血清标志物水平、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与监测原发性肝癌发生及分,必要时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确定结节性质、分化程度、基因表达情况。3.1血清学标志物AFP是筛查早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血清学指标,与PIVKA-II和AFP-L3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血清AFP阴性或轻度升高者,在动态观察的基础上联合检测PIVKA-II和AFP-L3等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3.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联合AFP为慢性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常规查方法,多模式肝脏MRI和/或CT为加强筛查方法。低危人群每年1次常规筛查,中危人群每6个月1次常规筛查;高危人群每3-6个月1次常规筛查,每6-12个月1次加强筛查;极高危人群每3个月常规筛查1次,每6个月加强筛查1次。监测过程中腹部超声发现<1cm结节,3个月复查1次,结节增长或结节>1cm且AFP≥20ng/ml应启动肝癌加强筛查流程。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结节性质者,可考虑在影像引导下行诊断性肝穿刺活组织学检。3,3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肝穿刺活组织学检查适用于缺乏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肝内结节,有助于明确病灶性质、鉴别局灶增生性结节等良性增生性病变与早期原发性肝癌,并可明确其分子表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总之,对于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如: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Wilson病等,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定期到感染科门诊就诊进行复查与随访,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及生化质量!——《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版)》作者:王诗美编辑:朱鹏飞审阅:胡晓丽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