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体检医生漏掉这几项检查,可能耽误大

时间:2021-10-21 17:06:55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石学敏丹芪偏瘫胶囊 http://pf.39.net/bdfyy/zjft/150517/4624710.html

受访专家:

解放军第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邓传福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朱玲

中医院博济医疗中心副主任甘小玲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博士欧阳碧函

体检前做好7件事

体检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当前健康状态,为了体检结果不受影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检前勿大量饮酒、大鱼大肉、熬夜或短期剧烈运动。

2.空腹时间不要太长或太短。如果要在早晨8点抽血,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再进食了。空腹抽血最好在早上7点半到8点半之间进行。

3.体检前一天晚上最好别大量饮水,特别是12点以后。体检当天早上可以少量喝水,控制在50~毫升以内。

4.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照常吃药,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5.体检前一天不要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糖、肌酐、肝功能等血液检测结果。

6.体检当天宜轻便着装,不戴隐形眼镜、不化妆、不戴首饰。

7.感冒、发烧时不体检。女性月经期不做妇科检查及尿检。

体检千万别漏这6项

体检中,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是随意漏检一些重要项目。调查显示,“弃检”项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肛门指检,39%的人主动放弃。

医生提醒你,漏掉以下几项不检查,小心耽误大病:

肛门指检

“肛门指检”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仅凭外科医生一根手指就能令常见的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肛瘘、直肠息肉、直肠肿瘤等)和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癌等)原形毕露。

很多人因为害羞或害怕在“肛门检查”那一栏里写了放弃。实际上,直肠指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舒服。

中国人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向年轻化,80%的癌肿可以通过肛门指检被发现,因此即使毫无症状,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直肠指检。

尿常规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根据病情,每年定期检查两次或两次以上。

粪便分析

很多人嫌麻烦不验粪便。粪便分析是消化道疾病的“照妖镜”,可以了解胃肠道有无出血、炎症、寄生虫感染、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

粪便检查结果,特别是反复的潜血试验阳性,若除外痔疮、肛裂等原因,往往是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信号。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胸片

很多人“谈X线色变”,因为怕辐射而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妇科检查

不少女性常会避开这项检查,认为只要检查子宫附件B超就足够了。

除了妇检中要暴露隐私部位以及回答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外,更多是因为不了解妇检到底查了些什么。

看似简单的妇科检查,可以发现很多妇科疾病:

看外阴有无肿瘤、炎症、尖锐湿疣等;

阴道检查看有无畸形、炎症、白带异常等;

宫颈检查要看宫颈形态,有没有炎症、肿物,并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九成以上的宫颈癌可以由此检出。

此外,妇科检查还包括触诊了解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子宫的位置,一些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盆腔粘连等疾病也可能被发现。因此,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至少接受一次妇科检查。

五官科检查

很多人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如果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

口腔科除了可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特别提醒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重视体检结果没错,但不要过度紧张,个别项目偶尔一次不在正常范围内,不见得就是疾病,一定先要咨询医生。

另外,建议大家把近些年的体检报告妥善保存,方便观察身体指标的变化。

这几类人,不能多喝水

除此之外专家还告诉我们,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来说,水喝多了反而会出现问题。

清华大学医院肾脏内科主任李月红告诉记者,特别是对于一种特殊人群,比如本身有心脏病、有心功能不全,或者是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短期之内,喝大量的水心脏容易出现心衰,排不出来。这种情况大量喝水的话,无法排尿,也容易出现急性的肾衰,急性的肾功能不全,或危及生命。

而从中医的角度讲,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王玉英介绍,从中医的体质来讲,比如脾胃虚寒,喝多了水就会胃疼胃胀,还有肾阳虚,喝点水就要上厕所。还有湿盛的人群,湿血特别盛,喝了点水就出现水肿,眼也肿、腿也肿,这些都不适宜大量的饮水。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多喝水是不是没有什么关系呢?

清华大学医院肾脏内科主任李月红介绍,如果正常人,也有危险。正常的尿液里排出的不光是水,还有很多电解质,比如钾钠氯钙磷。如果短期之内大量喝水,血液会稀释,更严重的情况下,曾经还发现过脑水肿这种情况,就是说大量的、短期的喝水,体内的电解质严重的失衡状态。

喝水的正确方法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主任医师王玉英介绍,一次到毫升为宜,一般相隔2到2个半小时左右。一般吃饭,是饭前喝水最健康,能够润滑胃肠。饭后以毫升左右,不宜大量喝过多茶水,这样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同时专家还提示我们,如果睡前想喝水的话,最好提前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为宜。

==========

只说一遍!体检查出这9种病,基本不用治!纯属自己吓自己

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体检报告时的紧张程度,堪比查高考成绩。

“甲状腺结节”“肝囊肿”……这些疾病会癌变吗?一张小小的体检报告单,常常给大家带来很多“危机感”。

其实很多疾病根本不需要治疗,只是名字听起来吓人。非要治?那就是瞎花钱!

1、甲状腺结节

95%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非常紧张,认为要马上治疗,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

事实上,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

其实,就算是甲状腺癌,大多数也是很“温柔”的,生长很缓慢,可以几年、十年潜伏在人体内,也相对稳定、听话。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

2、宫颈糜烂

只是名字吓人

要怪就怪这个医学词语太吓人,“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还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其实,这只是医学史上一个命名的大失误。

如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在女性的一生中,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两种上皮覆盖区域会发生动态变化。

“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结果来进一步判断,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就无需特殊处理了。

3、子宫肌瘤

5cm以下一般相安无事

据统计,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即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子宫肌瘤”这个词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到癌症了!其实,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

如果近绝经期、肌瘤较小、没有症状,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可以观察等待,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若肌瘤直径≥4cm,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4、肝脏钙化灶

一般无需治疗

肝内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可能与先天发育、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形成瘢痕,钙盐沉积形成。

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也很少继续发展,一般没有症状,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所以无需治疗。

但有的钙化灶靠近肝内胆管,超声检查时容易和肝内胆管结石混淆,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CP鉴别。

5、骨刺

是人体的自我保护

大多数人常常会把它和“骨裂”联系到一起,担心是不是“骨裂”导致的细小“骨刺”?其实大家完全被“骨刺”的名字欺骗了。

骨刺就是骨质增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骨刺会长在各种地方,比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处。

如果只是体检发现的骨刺,生活中并无不适症状,不痛不难受,就不用紧张。但如果因为骨刺,引起了骨性关节炎,那就需要进一步治疗。

6、乳腺增生

正常的生理现象

一个体检下来,10个女性8个有“乳腺增生”问题。“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吃点什么药才能治好增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都是:不用治疗。

乳腺增生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不会导致乳腺癌。

乳腺增生常见于20多岁并且没有生育过的女性以及处于更年期前后的女性。这两个时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乳房会有疼痛,有时会摸到一些包块,有时乳房会变大等,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少吃含激素较高的食品,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

7、盆腔积液

3厘米以下不用治

“盆腔积液”听起来非常可怕,其实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全是实心的组织,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如果是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

8、单纯性肝囊肿

小于5厘米不用治

很多人体检查出了“肝囊肿”,就以为得了肝癌一样绝望,其实大可不必。

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即“娘胎里带的”,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

体检查出肝囊肿,大多不用担心。绝大部分肝囊肿是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只需要定期随诊观察。

仅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手术,其中包括:囊肿直径8.0cm并有临床症状;囊肿合并出血、感染;囊肿无法与肝胆管腺瘤鉴别;多囊肝病导致门脉高压及功能损害者。

9、心脏早博

没症状不用治疗

心脏在正常跳动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这种情况被称为“心脏早搏”。

很多人认为查出“心脏早搏”往往会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其实,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

早搏一般是良性的,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咯噔一下”,不用太过紧张。

但如果经常有类似不适,医院的心内科咨询下医生比较好。

我们通过知识经验给你赋能!未来最重要的是赋能,超过管理或激励!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yfzl/12214.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