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象比类趣味多多!从东方春风到肝火大盛!
黄帝在向岐伯的提问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肯定的回答,只不过是一个征询罢了。我们看岐伯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岐伯回答说:东方属春,阳气上升而生风,而风能滋养木气,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够养肝,肝血又能滋养筋,筋脉能够养心。
我们要从岐伯的回答中品味一下“生”这个字的内涵。相生相克的生和克内涵很丰富,并不是简单地生长、生发和遏制、制约,而更多的是助力,是辅助性质的。
这六个生字将七种事物有机地贯穿起来,如果不明白比类取象的应象意义,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的关联了,可是这种关联又是如此真切、如此现实地存在着。可见古人对于应象比类的研究是多么深刻,领悟是多么形象而生动啊!
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
肝气上通于目。它的变化,在天为六气中的风,在地为五行中的木,在体中为筋,在五脏中为肝,在五色中为苍,在五音中为角,在五声中为呼,在体的变动中为握,在七窍中为目,在五味中为酸,在情志中为怒。
这里的系列运动就是应象的具体化,而这个应象显然不是简单地对应,而是过程本身就有生发和成长,有互相化育和促成的方面。这个相互对应的应象关系是先祖们长期观察和实践的经验总结,本身就已经把天下万事万物有机地贯穿在一起了,而且贯穿联络得是如此美妙。
肝气上通于目,这里既有位置的上下,也有相生的应象关联。肝气升腾向上,通达于目,而从天地万物来说,又关联和应象了如此众多的事物。
我们先来熟悉几个具体的名词。
中医所谓的六气,又称六元,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这里风和东方相应,东风是春风,是生长之风,所以风的意义就比较明确了,这一部分的很多内容也就有了有机的关联。
这里的五色是指青、黄、赤、白、黑五色。而青就是苍色。
这里把音和声作了区分,这里的五声是指呼、笑、歌、哭、呻五种声音,与五脏相关。肝在声为呼,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而五音就是指古代音乐学中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这里出现人体的筋、肝,显然是把五脏六腑与身体的其他部位作了区分的。而在人体运动中又出现了一个握的运作,这也是和肝相对应的象。
关于情志倒是有些不同的说法,需要我们注意。一般情况是七情五志。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生理和精神活动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情志反应。
而五志是七情中除了忧和惊之外的五种,即怒、喜、思、悲、恐,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根据五行理论,五志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为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
五味是古代的分类方法,也是中医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
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怒能伤肝,但是悲伤可以抑制怒;风气能伤筋,但是燥可以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但是辛味可以抑制酸味。
最后这六组状况,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人的情志之间怒气让人控制不住想要发火,但是悲伤却让我们不想动弹;风伤筋一般都会是我们出汗时,而擦去汗水就会减少风的侵袭;筋脉受阻就会有酸痛感,而大汗一出,就会减少很多酸痛感,可是出大汗吃辛辣的东西是一个特别快的方法了。
应象比类运用到这个境界就很有趣了!
本文由睿达品经典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