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顾名思义,肝炎就肝脏部位出现了炎症,一般是由长期饮酒、病毒、自身免疫低下、细菌等因素造成。肝炎分为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
所谓急性肝炎就是患者以前并没有肝病史,首次发现时,症状就比较明显、突出,患者一般会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甚至可能出现黄疸。
所谓慢性肝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疾病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的疾病,如感染乙肝、丙肝病毒,服用肝毒性药物、长期饮酒等。临床上可以有相应的体征、症状、生化异常,也可能无明显症状,仅有炎症和肝组织坏死。
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区别?
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主要区别在于时间,如果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可以称为慢性肝炎。如果时间明确在6个月以内,则称作急性肝炎。
那么,急性肝炎为何会转化为慢性肝炎?什么情况下会加快转化?
先说说急性肝炎为何会转化为慢性肝炎
第一:通常急性肝炎患者免疫力比较低下,如果还患有肝炎以外的病症,例如糖尿病等,或者是年龄偏大的患者,非常容易变成慢性肝炎。
第二:是患者的肝炎一直无法治好,比如乙型、丙型、丁型的病毒,病毒会长期留在体内,从而逐渐变成慢性肝炎。
第三:有多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酗酒、过度疲劳,常服用药物,或长期接触有毒物质,有这些情况的患者一旦患上急性肝炎很容易变成慢性。
什么情况下急性肝炎会加速转化成慢性肝炎?
第一:没有及时休息和治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急性肝炎对肝脏的破坏性是极大的,如果症状严重,却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休息不足都会转化为慢性肝炎,甚至还可能导致急性暴发性肝炎,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第二:过度使用药物
急性肝炎若是治疗方法不正确,导致用药剂量过多,就易增加肝脏负担,或者长期持续接触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或相关物质,都会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病程延长,进而导致急性肝炎转化成慢性肝炎。
第三:年龄大小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恢复的速度就越快;然而年龄超过50岁以后,肝细胞的修复再生能力就会变弱,恢复速度变慢,此时急性肝炎就很容易转变成慢性肝炎。
第四:肝胆疾病极其它合并症状
急性肝炎会损害肝功能,导致肝脏疾病加重,从而病程延长,比如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胆道感染等,都会促使急性肝炎转化为慢性肝炎。
第五:具体感染的病毒种类
乙肝、丙肝和丁肝造成的急性肝炎很容易发展成慢性,如果一直不理睬,就会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