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里收治了一名来自山西的肝囊肿病人。七年前,病人右上腹出现憋胀感伴疼痛,医院检查发现肝巨大囊肿,做了腹腔镜下肝囊肿去顶减压引流术。术后复查发现肝囊肿再次复发,后又多次进行囊肿穿刺引流并注射无水酒精硬化囊肿壁。3个月前,病人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饭后加重,食欲欠佳,近来体重下降了10kg,为求进一步诊治,慕名来到我院就医。
门诊以“肝囊肿”为诊断收治住院治疗,CT检查提示肝囊肿位于肝右叶,大小约16.2cm*14.4cm,囊壁可见钙化影,囊内可见实性团块影,考虑囊内出血,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
在完善术前检查后,为其进行了手术切除治疗。然而,术后病理证实囊肿壁恶变为腺癌,符合胆管细胞癌。
肝囊肿恶变临床上太罕见了,仅见个别病例报道。
肝囊肿是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患病率为4.5%~7%,临床上多为先天性肝囊肿,其内壁覆盖单层上皮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类似,一般认为肝内胆管发育异常导致。
肝囊肿虽为良性疾病,但存在恶变风险。对肝囊肿病人,应定期复查动态监测肝囊肿变化。尤其是多次治疗、囊壁增厚存在钙化、囊内出血、体重明显下降、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病人,应警惕肝囊肿恶变的风险。
(医院肝胆胰外三科方红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