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加工厂,担负着重要的消化、合成、代谢及内分泌调节功能。当发生急性损伤或部分切除后,可发挥强再生能力,完成功能和细胞数的恢复。
但如果肝脏的慢性损伤持续,当发展成为肝硬化阶段,肝脏再生能力被显著抑制,一旦出现肝功能衰亡,病情很难逆转。如何实现慢性肝病基础上的肝脏损伤修复和再生一直是目前慢性肝病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
干细胞能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
日前,干细胞因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成为肝脏再生领域最具有治疗潜力的热点种子细胞。干细胞因其获得的便捷性、分化方向的特定性、以及安全性成为目前用于临床具代表性的干细胞。
由于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外,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可以解决生物人工肝种子细胞来源困难的问题。在体内,将干细胞经肝动静脉回输入肝脏局部,可分化为肝细胞,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终期肝病患者的肝脏功能,改善终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干细胞移植为治疗终期肝硬化疾病带来新方向。
干细胞能够转化为肝细胞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将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终期肝硬化患者体内,发现来自异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定植于受体肝脏内,发现绿色荧光蛋白信号首先在患者肺内蓄积,2小时后绿色荧光蛋白信号在肺内开始逐渐减弱,并在肝脏中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说明移植干细胞进入受体内后,可向损伤肝脏归巢。
而且,用荧光染料PKH26-GL标记终期肝病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并将其从尾静脉注入患者体内,在患者肝脏中可检测到人白蛋白的表达。由此证明,终期肝硬化患者的干细胞在其体内也可转分化为具有合成白蛋白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
miRNA参与MSC肝向分化过程
以发挥功能的肝细胞研究组在成功建立间充质干细胞的肝向分化模型基础上,利用miRNA芯片技术共检测个人类已知的和个人类病毒相关miRNA分子在肝向分化9个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
包含miRNA干扰序列的慢病毒转染实验结果提示抑制高表达miRNA分子中的任意一个均可以抑制间充质干细胞的肝向的分化,说明miRNA分子在干细胞的肝向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移植入肝损伤终期肝硬化患者体内后,不仅可以发挥肝细胞的功能即改善患者肝功能,还可以发挥部分干细胞功能,修复患者肝组织。
由此可见,干细胞移植课不仅可以将干细胞直接转化为功能性肝细胞,提高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效率,缩短诱导分化时间,也可以提高干细胞的抗肝纤维化能力。
干细胞可改善肝脏微环境促进肝再生
研究结果显示,移植后2周,干细胞移植终期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较移植前明显减轻,移植后4周,肝纤维化基本消失。而对照组肝纤维化程度较移植前无明显变化,说明移植的骨髓源性干细胞在促进肝细胞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终期肝硬化患者的多种免疫因子如IL-17明显升高,而干细胞移植后IL-17显著降低,并且外源性干预IL-17水平可直接影响干细胞对肝纤维化治疗效果,提示干细胞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7水平修复了肝纤维化。
此外,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3、TIMP-1)等,直接降解胞外基质,减轻肝纤维化。
总结:干细胞进入体内后,可向损伤肝脏迁移、通过转分化为肝细胞发挥部分替代作用,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肝脏微环境,促进肝损伤修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移植能够应用于临床,还终期肝硬化患者一个健康的肝脏,享受更加高质量的幸福生活。最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谢你的分享、点赞与评论!
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效果怎样科普: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最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