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肝静脉瘘一例
李滋聪、胡少波、林小琪
病例资料患者,男,40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久坐后加重,活动后减轻,不伴有颜面部水肿,无恶心、呕吐,加重1个月,无发热,有烟酒史,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无精神疾病及神经疾病史,血常规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CT扫描:平扫可见肝脏Ⅴ段(右前叶下段)小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图1),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较正常肝实质强化稍明显(图2),门脉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强化方式与门脉一致,边界清晰,成囊袋状改变,与门静脉右支下段、肝右静脉相通(图3)。利用MPR、MIP、CPR、VRT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门脉主干直径约1.7cm,门脉右支直径约1.8cm,病灶大小约为3.4cm×2.8cm(图4),可以更加清晰、逼真地显示病变血管的全程及起始部和汇入部情况。
讨论门静脉-肝静脉瘘属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中比较罕见的一种类型,Golli等[1]统计2000年以前肝内门体静脉分流的病例报道少于50例,但随着近年来影像学的飞速发展,门静脉-肝静脉瘘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门静脉-肝静脉瘘的病因各有不同,一般认为门静脉-肝静脉瘘常常继发于肝硬化、门脉高压,也可以为先天性或外伤引起,还可以与其他肝脏血管畸形并存[2,3]。本例属于Tanoue等[4]肝内门体静脉分流分型中的第1种类型,肝内门静脉-肝静脉通路型中的单支分流道,该类型表现为动脉瘤样的分流道,无肝硬化病史。另外,本例病变部位符合MayayoSinués等[5]报道的多位于肝脏周边部或肝包膜下。
门静脉-肝静脉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因和分流量的大小。先天性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患者多无临床症状,但部分分流量大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少数发生低血糖[6]。本例患者临床上无低血糖及肝性脑病。该病如分流量较小,且无相关的脑病则不必治疗,但仍需监测血氧水平,饮食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7]。如分流量较大,出现脑病或肝功能损害则需要介入性血管栓塞治疗。
门静脉-肝静脉瘘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MRI、DSA、CT均为有效的检查手段,其中CDFI由于其可以监控血流状态而作为首选检查手段,DSA仍为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及价格昂贵,并不作为筛查及随诊的检查手段,MRI也可以很好的显示病变部位,但需较长的检查时间。多层螺旋CT通过一系列后处理方式(MPR、CPR、MIP、VRT)能对病变进行清晰、准确的诊断。本例门静脉-肝静脉瘘的CT表现:①病灶位于肝脏周边部,平扫病灶为小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尚清晰,与Sinues等[8]报道的相符合;②增强后动脉期均无明显强化,这与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腺瘤均可以相区别;③门静脉期病灶显著均匀强化,与门静脉强化方式一致,上下层面追踪发现结节状、动脉瘤样扩张的瘘口将门静脉右支和肝右静脉相连通,此类CT增强表现为该病特征性改变;④可见受累门静脉内径轻度增宽、纡曲改变(与相邻节段门静脉相比较)。
图1肝右前叶下段见片状稍低密度影,边界尚清,密度均匀。
图2动脉期病灶较正常肝实质强化稍明显。
图3门脉期病灶成结节状明显强化,与门脉强化一致。
图4门脉右支(长箭),肝右静脉(箭头),瘤样扩张血管(箭)。a)CPR;b)MIP;c)VRT。
放射学实践2014年10月第29卷第10期
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北京白癜风治疗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