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肝炎大国”,目前在中国,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加起来有一亿多人,每年因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在30万~40万人;同时,每年新增乙肝病例约50~万人。先看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腿疼竟然查出乙肝?还花了1万3!
46岁的邵先生是咸阳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去年10月开始,他常感到膝盖疼痛,就去陕医院检查。
为确定是关节炎还是风湿,去年10月27日,医院给邵先生做了抽血化验,检验结果显示他患有乙肝。“乙肝可不是小病,医生说要住院治疗,我就住院了。”邵先生说,第二天,他便住院治疗,12天后出院时,医生还建议他要定期复查。
昨日,邵先生提供的一张陕医院于去年10月27日出具的检验报告单显示,邵先生的血清检测样本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核心抗体、乙肝前S1抗原均呈阳性。而邵先生的出院报告显示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
得知患有乙肝后,邵先生感到压力非常大。“我是客户经理,要是给别人传染上怎么办。”邵先生说,去年11月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正常,他并未患乙肝。
求得知真相的邵先生这一段时间来的心理阴影面积……
80后妈妈怀二胎:宝宝是乙肝感染高危人群
年,国家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所有新生儿接受乙肝疫苗之后,新生儿感染率大幅下降。而之前,因为缺乏预防意识,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的比例低,结果因母婴传播,或是其他后期原因感染上乙肝的较多。
从该院的就诊患者来看,年之前出生的女性感染乙肝,或是携带乙肝病毒的比例较高。这些女性生下的宝宝感染乙肝的风险很大。目前中国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将近1/3是育龄期妇女,这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80后的二孩育龄期妈妈。
“那么这些乙肝阳性孕产妇的宝宝即使采取规范的免疫措施,宝宝感染乙肝的概率仍在5%~10%,甚至可能高达15%。”,专家说。
那么,乙肝病毒到底怎么样传播的?
主要传播途径有三: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乙肝,完全没必要谈肝色变。
得了乙肝后,会有哪些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6周~6个月,一般为3个月。从肝炎病毒入侵到临床出现最初症状以前,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病情较重时,肝功能受损,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可引起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如果肝区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
5.肝脾肿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脏肿大。晚期大量肝细胞破坏,纤维组织收缩,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
慢性乙肝,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形如蜘蛛的毛细血管团称蜘蛛痣,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这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内雌激素增多有关。
7.肝纤维化
慢性乙肝炎症长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其降解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下来形成肝纤维化。如果肝纤维化同时伴肝小叶结构的破坏(肝再生结节),则称为肝硬化。临床上难以将两者截然分开,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如何避免感染乙肝?
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如何预防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查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怀孕。HBV-DNA阳性母亲的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约95%左右,应及时检查是否产生抗体;DNA阴性母亲的孩子可以只注射乙肝疫苗
1.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逐渐从事轻工作,然后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恢复原工作。
2.慢性乙肝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被各种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感染,这样会使本来已经静止或趋于痊愈的病情再度活动和恶化。患者在饮食起居、个人卫生等方面都应加倍小心,要适当锻炼,根据天气温度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和各种感染。
3.慢性乙肝患者宜食含优质蛋白质高的食物,注意高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和硒的补充及低脂肪、适当的糖饮食。忌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忌过甜食;忌盲目进补,以免损害肝脏或增加肝脏负担。
4.慢性乙肝患者可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和B超。
猛戳下方“阅读原文”,有惊喜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