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时应该了解的相关知识

时间:2018-6-7 14:02:07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相关知识术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肝细胞癌(HepaticCellularCarcinoma,HCC):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增加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率。肝硬化(LiverCirrhosis):是由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而导致肝脏变形、变硬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由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普及,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以及感染HBV人口的老龄化,再加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HBeAg阴性CHB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我国流行调查情况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慢性HBV感染者约万人,其中CHB患者约万例。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检出率分别为0.32%、0.94%和4.38%。病原学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基因组长约3.2kb,为部分双链环状DNA。其基因组编码HBsAg、HBeAg、HBcAg、病毒DNA多聚酶和HBx蛋白。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传播途径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自然史HBV感染的自然史取决于病毒、宿主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HBV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我国HBV感染者多为围产期或婴幼儿时期感染。预防传播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针灸的针具),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预防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应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杜绝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伙伴健康状况不明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型肝炎及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通过注射乙肝疫苗的起保护作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性行为、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和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在1个月和6个月时注射第2和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要求在出生后24h内,越早越好。接种部位新生儿为臀前部外侧肌肉内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重点细节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阻断率为87.8%。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注射HBIG,剂量应≥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成功率。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HBVDNA水平是影响HBV母婴传播的最关键因素。HBVDNA水平较高(>10的6次方IU/ml)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近年有研究显示,对这部分母亲在妊娠中后期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使孕妇产前血清中HBVDNA水平降低,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疫苗选用对HBs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可用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成人建议接种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μ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疫苗保护时限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但对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监测,如抗-HBs<10mIU/ml,可给予加强免疫。对患者和携带者的管理对已经确定的HBsAg阳性者,应按规定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建议对患者的家庭成员进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检测,并对其中的易感者(该三种标志物均阴性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DNA水平,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对慢性HBV感染者及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除不能捐献血液、组织器官及从事国家明文规定的职业或工种外,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慢性HBV携带者的随访管理定义多为年龄较轻的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DNA阳性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HBVDNA通常高水平,肝组织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慢性HBV携带者因处于免疫耐受期,一般情况下患者肝内无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且此期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一般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对于年龄超过35岁、有HCC家族史的高病毒载量患者需要考虑抗病毒治疗。必须注意相当一部分免疫耐受期患者在成年后随着免疫耐受的打破会出现肝炎活动。因此,对于HBV携带者应每3~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等检查,必要时行肝组织活检,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应及时启动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定义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4分或根据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判定病变轻微。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随访管理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此类患者有发展成HBeAg阴性CHB的可能,且长期随访仍有发生HCC的风险,因此建议每6个月进行血常规、生物化学、病毒学,AFP、B超和无创肝纤维化等检查。若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也应及时启动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管理流程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2.李玉林.病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LIAWY,MINGCHUC.HEPATITISBvirusinfection.Lancet.Feb;()p.-.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里好啊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ystl/8378.html
热点排行
肝增生结节的危害有多

肝增生性结节的危害有多大?有多少肝增生性结节患者是在不经意间就要已经患上……【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中肝增生结节的中医诊

中肝增生性结节的中医诊断:中医认为患有肝增生性结节的患者的身……【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肝增生结节的危害有多

肝增生性结节的危害有多大?有多少肝增生性结节患者是在不经意间……【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