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建设“文化强区”活动之2
宝安区的创建“文化强区”活动,不但大众文化活动弄得有声有色,许多打造文化精品的创作活动也展开得有章有法,一些自创的文艺节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能排上号,让人刮目相看,大开眼界。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认为:创建“文化强区;,不但要有普及文化的量,更要讲求提高文化的质。文化建设也要讲求可持续发展。我们感到,宝安的创建“文化强区”活动,决不是装样子、摆门面的“花架子”工程,而是着眼于全面提高人的绦合素质,为宝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扎实的精神文明基础的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
广纳文艺人材培植精晶大餐
精品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晶。宝安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很多大师级的人材,明显不现实。但是,捉住好的主题,发挥创新精神,创新出一流的文化作品,则是有可能的,这是宝安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宝安文化建设的一个苏醒认识。因此,他们将提高广场文化的影响力,加大镇(街道)―级的文化积累,广纳各方面的文艺专业人才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以此来推动文化精品的出现,这也是宝安人创造性展开文文化建设的一个宝贵经验。谈到如何吸引文艺人材时,宝安区委书记周光明说:“文化阵地的培植,需要吸纳一批酷爱艺术、献身艺术的文艺人材,作为区委区政府,在搭建好文艺大舞台的同时,更应当重视文化人材的引进,让宝安成为一个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让文艺人材觉得在这里能够有用武之地,使其实现本身价值。”多年来,宝安区在文化建设、吸引人材方面总结了3条经验:建立与文化领域创造性劳动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与文化生产规律和改革开放要求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的人才培养的引进机构成良好的文化创业环境,让宝安成为适合于干事创业的地方,有利于人材发挥作用的地方,能体现人材价值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增进人材积聚,构成文化人才辈出的局面。通过一系列吸引优秀文化人材政策的出台,宝安从全国各地招聘了400多名声乐、舞蹈、小品、曲艺相声、话剧等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另外还有3000多名基层文化积极分子,他们活跃在宝安的每―个舞台上,带动着宝安文化建设向前推动。在宝安区的文化馆,来自北京、重庆的高级舞蹈演员、话剧演员说:“宝安区文化馆之前几乎没有高级的文艺人材,由于政策好,现在从全国各地来了很多中高级的文艺骨干。宝安是一个尊重人才的地方,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展现艺术才能的机会,现在宝安已成为我们生命中难以割舍的―部份。”宝安的文化事业有今天的蓬勃发展,的确离不开一批文化的专业人才,这批专业的文艺队伍不但打响了宝安广场文化这张名片,也为宝安的精品文化走向更高境地创造了条件。2002年9月、10月,宝安区前后举行了迎国庆大型文艺晚会、宝安体育馆落成仪式文艺晚会,承办了11届省运会闭幕式专场文艺晚会,在如此高规格的活动中,宝安文艺工作者以精深的艺术水平,展现了不同凡响的宝安气派,文艺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去年10月举行的深圳市第六届鹏程金秋文化艺术节,宝安区承办了外来劳务工文艺汇演项目。这次文艺汇演,全市各区共15个节目参赛。在设置锝1个奖项中,宝安一举夺得其中的33个奖项,同时还荣获了此次汇演的优秀组织奖。2003年1月,在宝安区举行的庆祝建区十周年文艺晚会上,1000多名文艺工作者表演了自己创作的文艺节目,以其浓郁的宝安特点遭到来宾的热烈欢迎。另外,像新春佳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宝安都有大型的文艺活动。去年春节期间,区、镇(街道)两级举行的文艺活动就达100多项,除此之外,宝安区委、区政府还不断加大投入,扶持和培养文化精品这朵奇葩,几年来出现了―批优秀的文化作品。粤剧《一件羊皮褂》取得全国戏剧群星奖金奖;《风雨茅州桥》取得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戏曲金奖,该剧的演员取得最好演员奖:福永广场的万福璧,也是一个文化奇观,搜集了钟鼎文、篆、隶、草等期中各样的“福”字一万多个,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甑队世界吉尼斯大全。福永镇的杂技艺术团是深圳市仅有的杂技艺术团。该团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上以《鹏越神州1跳板》节目获杂技艺术节的最高奖项――金狮奖。节目中―项“7叠罗汉”杂技技能创世界吉尼斯纪录。摄影家王文舵的摄影作品《千年等一回》取得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金奖;光明街道的刘晚翠取得第四届中国乡村歌手大奖赛二等奖;福永镇的欧明生等“中国农民”组合同时获三等奖;阎敏的《白云轻轻飘过》、梁正超的《云峰暖秋》等绘画作品也都是近年来的上乘之作。宝安区的精品文化不但提高了群众文化的质量,增强了文化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激起了优秀文艺人材对宝安这块热土的认同感。宝安福永镇的文化干部说:“文化精品是热土豪情的结晶,它有着强烈的渲染力。每次我站在万福广场上,我都以生活在这方‘福地’而感到幸福。”“百村书库”――宝安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在宝安区走溯抠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块热土上的大众对求知、求新、求变有一种十分强烈的要求,它们构成了宝安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宝安人在享受文化生活快乐的同时,也在强烈地,追逐知识更新的步伐。在宝安区的镇(街道)、村(居委)图书馆随便走走,你会被求知者的执著精神深深地感动。松岗镇燕川图书馆管理人员告知我们:每天1到开馆的时间,就有大批的读者涌进图书馆,380平方米的面积和150多个坐位被挤得满满的,有借书浏览的,有查资料的,每天最少要开放10个小时,依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每次到闭馆的时候总有人依依不舍。我们在宝安接触到的很多劳务工都说:我们生活在―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深圳种感觉会更强烈一些。我们不但希望通过打工能挣到钱,更希望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渴望学习和充实自己,更想有一个求知读书的好环境。1995年宝安区委、区政府做出决定,在省级文明村松岗镇的溪头村投资130万元建一个范围大、设施好、质量高的村级图书馆。占地250平方米,藏书4万余册的村级图书馆,1开馆就出现了读者“瀑棚”的现象。1花引来万花开,1996年至1997年宝安区各镇(街道)相继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图书馆,同年广东省委宣传部在宝安召开了“百村书库”建设现场会.并对宝安村级图书馆馆给予了充分肯定,借此东风,宝安区决定在1997年至1999年的两年时间里,实行“百村书库”工程,在全区行政村中创建100个图书馆:实行“百村书库”工程的第一年,区文化局从紧张的经费中拿出50万元鼓励各村兴修图书馆。为了落实工程目标,经济不算富裕的石岩镇水田村,决然关闭了300平方米的经济效益好的卡拉OK厅,改建图书馆;西乡镇固戊村也将一间酒吧改成图书馆,虽然一年减少收入100多万,但他们其实不觉得惋惜。“百村书库”既是一项造福百姓、提升文化品位的工程,更是一项出发点高、硬件好、要求严的工程。在建馆进程中他们严格依照“5有”标准;1要有一定范围的场地和装备,2要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报刊;3要有健全的科学管理制度和固定管理人员;4每一年有固定的经费,5要有固定的开改p寸间,每周必须开放36小时。“百村书库”是宝安区文化设施建设中的又一大亮点,全区127个村委会共有图书馆130个,其中通过市级评估的有112个,馆舍的总面积32837平方米,总藏书198.7万册,用于创建村图书馆的资金达6000万元,年平均接待读者约600万人次,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区前列。每逢节假日这里灯火通明,看书的、查资料的、“充电的”比比皆是,成为村民和外来青工的求知乐园。宝安区公明镇红星村的外来工周小莉自2000年自修中文课程以来,每晚坚持在村图书馆阅览室看书查资料,现在她顺利地完成了全部学业考试。她说:这里不但学习的空气浓厚,馆藏的资料也非常齐,如果没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根本没法坚持自修课程至今。在上合村图书馆,一名从揭西来的妇女说: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太快,要榔艮上时期的步伐,就应当随时充电加油,图书馆就是最理想的学习去处,我和我的孩子是这里的常客。一名已担负―定职务的读者说:未来世界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材的竞争,作为深圳人,要紧跟时期不落伍,惟有学习,学习再学习。现在,宝安区的“百村书库”不但仅是传统意义上借书、浏览、查资料,在这里更多的是学习、培训和文化娱乐,各基层组织常常利用图书馆展开“百书育英才”、“百歌颂中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名负责人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办起了图书馆,青年人1有空就去读书,违法的事少了,要求上进的人多了,社会治安和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很多“三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也主动与各村联系,组织外来工到图书馆勃口“致富思源、富而恩进”,“同是宝安建设者”等以读书学文化为主题的演讲征文比赛活动,许多外来劳务工把图书馆当做提高本身素质的社会学校,称赞农村图书馆是他们求知的殿堂。成绩百万人材计划未来蓝图10几年的经验表明,广场文化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精品大文化的基础上,实行科教兴区,教育优先发展的规定,制定出《造就百万技能人材工程,提升青年就业竞争力》的决定,将宝安的文化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宝安在建设文化强区的进程中,非常重视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素质。区委、区政府领导屡次在各种场合强调:外来青工是宝安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为全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努力营建良好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一定要着力关心百万外来青工的成长成才,引导企业确立全面的职业教育框架,让所有的外来工都能掌握一技之长。以“学业”“就业”“创业”为内容的“3业工程”,是宝安区大力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和引进百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材的创造性活动。同时,宝安区还出台了技能学习嘉奖措施:对每位参加技能培训的青年补贴占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学费,对考取技师并在宝安工作满两年的劳务工一次性嘉奖1万元、高级技师一次性嘉奖2万元。政策的出台使得宝安区百万青年的学习热忱空前高涨,目前,宝安区的职业技术培训量到达30万人次,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突破6干多人次。为什么要如此重视文化建设?宝安区的主要领导对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地位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文化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文化是资源、是资本,文化要与经济融会、文化要与科技融会,这样文化才能成早期白癜风治疗方法为宝安区的现实生产力。”而且,宝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人口优势,以文育人、以文强区、以文兴经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成为宝安区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了跟上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2004年4月,宝安区重新计划了建设“文化强区”的纲领,这1计划是宝安区建区以来关于文化建设最全面、最细致、最重要的雄伟蓝图。对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学艺术、出版、广播影视、社会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计划纲领规定,宝安今后除大力发展广场文化外,还要努力宏扬主旋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群众,大力提倡“爱国遵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节约自强、敬业奉献、开放兼容、科学理性、保护环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重点发展10大产业:创建文化产业园区,在城区内计划建设“文化一条街”;做大做强印刷业,构成一至二个具有特点的印刷业产业园区;做强广电影视事业;大力发展科技业;拓展医疗服务业;积极发展教育业;开辟提升旅游业;开发发掘会展业;精心培养中介业等10大文化产业。宝安区委书记周光明说:“一个富有的社会,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文精神作支持,缺少对物资以外更深远的精神寻求,那些财富终究也会被用在一些对社会有害无益的行动上,现在的宝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宏扬包括民族精神和诚实精神在内的人文精神。宝安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更应该是宝安人精神的家园。”精心打造的文化事业,不但给宝安带来了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对宝安的社会生活、精神文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企业管理、高新技术都带来了潜移默化的一连串的反应。文化事业的繁华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宝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果说1997年宝安是以全国文化区而闻名的话,那末,朋D以后,白癜风可以治好吗宝安区却是以文化设施、广场文化、精品迭出、百村书库、百万高技能人材等一大批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使人6U目丰a看。宝安正以一种全新的大文化理念武装自己,它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让人们清晰地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文化氛围,感受到这类文化氛围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力。我们相信,正在舞动着经济和文化双翼比翼齐飞的宝安,势必以一飞冲天之势翱翔在中国的大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