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一半以上,其中近九成肝癌与乙型肝炎密切相关,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病三部曲。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医院在肝癌的诊疗上有了长足进步。据了解,大连医院于年在原有肝癌综合诊疗平台的基础上,成立了肝脏结节多学科诊治中心,集合了肝胆胰外科、消化内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超声科、病理科、介入科等多学科的专家,再造诊治流程,积极筛查早期小肝癌,实施精准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01
个体化诊疗方案重在保留肝功能
在肝硬化的进程中,有一部分硬化结节发生变化,演变为肝癌。肝胆胰外一科副主任高振明告诉记者,年该科室就发现了多例肝癌新发患者,早期筛查出这部分高危人群,可以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方法。由于刚刚发生恶变的结节非常不典型,普通影像学诊断难辨良恶性,需要使用特殊造影剂做核磁共振和肝动脉造影来明确诊断,然后再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今,针对肝癌强调个体化治疗,高振明表示,给予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是单纯从外科角度出发,得结合肝脏功能进行判断。有的患者肿瘤比较大,需要切掉多大一部分肝脏,外科手术后肝脏功能会剩下多少,这都要进行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和肝脏三维成像进行精确计算。很多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不好,不经评估就手术切除肿瘤,非常容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术后肝脏衰竭,危及生命。现在肝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微创方法、介入手段、肝移植,多学科专家会综合考量患者病情,拿出一个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此外,肝癌容易复发,治疗后医生还会根据病理指标判断患者复发风险,将乙肝病毒控制住,减少复发。
02
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给予患者更多治疗方法
记者来到综合介入科,发现病房里70%~80%都是肝癌患者,有人认为,肝癌到了晚期,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才要通过介入方法栓塞,“饿死”肿瘤。该科主任宋磊表示,综合介入科全程参与肝癌的诊疗过程,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作用和设备优势。
宋磊介绍说,有的早期肝癌患者对外科手术有顾虑,单发且直径小于3厘米,可以选择射频消融,一根针“烧死”癌细胞;多发病灶且不适合外科手术时,还可以在传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来解决。然而,有的患者一经诊断就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医生建议先通过介入方法使肿瘤缩小,达到手术标准后再切除。很多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切除的部分没有活跃的癌细胞,两种手段有机结合,患者可以最大受益。最近两年,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领域有了新进展,将载药微球直接送达病灶,不仅可以阻断给肿瘤供血的血管,药物还可以在肿瘤局部持续释放,对肿瘤的控制能力增强,已有几十位患者受益。而对于部分找不到更好治疗方法,尤其是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粒子植入可以帮助其延长生存期,到目前已经完成近百例。
03
肝癌高危人群需要规范的定期随访
很多肝炎、肝硬化患者都在消化内科进行定期随诊,消化内科主任姜春萌表示,规范的随诊和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肝癌,有的患者就需要做多学科会诊。年龄在40岁以上有慢性肝炎,肝炎病史超过30年,肝硬化病史超过5年的患者都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医生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检验以及肝脏超声检查。在早期筛查出肝癌,并能及时得到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将为肝癌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有些肝癌患者在外科手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需要用药辅助治疗,在肝脏结节多学科诊治中心这个平台下,消化内科医生参与意见,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姜春萌介绍说,有些胆道疾病,比如胆总管结石,胰头癌、胆总管癌,这些都容易引起胆总管梗阻,患者出现黄疸。现在,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内镜将胆总管结石取出。如果发现肿瘤需要手术切除,术前患者出现黄疸会导致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损伤,将为手术带来很多风险,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术前通过胃镜放置引流管,会让手术更加顺利。
大医二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