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增强扫描助力肝脏精准诊断

时间:2020-1-12 14:55:41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图片来源:网络)撰写

特约记者杜长丽● ● ●

我国肝脏疾病负担国际最高

超过25%的中国人受到肝脏疾病的困扰,包括乙型肝炎(乙肝)、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肝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和药物性肝损伤等,同时肝病也是导致国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年,JournalofHepatology刊登的一篇有关中国肝病负担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有万例患有肝硬化,乙肝、丙肝和代谢性肝病影响超过3亿人。慢性肝炎、代谢性肝病、肝硬化等因素协同作用,导致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国际前列。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肝癌发病率位居全球第9,但人口规模全球最大。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例,中国占42.5%。肝癌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

磁共振技术在肝脏疾病的早诊早治中应用广泛

肝脏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其中磁共振因为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性,同时可以配合使用多种造影剂,使得其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高肝脏特异性对比剂配合磁共振扫描,能够为显示肝内外胆道系统的结构与通畅情况、了解肝细胞功能、定性不同类型的肝损伤等提供帮助,从而有助于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高肝脏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的应用优势

高肝脏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最新靶向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除了拥有传统磁共振造影剂动态增强功能特点外,其肝胆特异期显像功能大大地提高肝癌的诊断效能,对于小肝癌及与良性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有独特优势。该方法投入临床使用后,大大减少了肝癌的漏诊率,提高了检出率及确诊率,为肝癌患者争取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钆塞酸二钠通过静脉给药,依赖其特殊化学结构,能迅速随血流分布到肝脏各处细胞外间隙,并达到平衡状态。注射造影剂后前段时间与传统磁共振造影剂具有相同的动态增强功能,可动态观察肝癌细胞增强过程,最后通过肝脏排泄。给药后约20min,50%的钆塞酸二钠通过正常肝细胞膜表面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TP)进入细胞内,并可滞留长达24h,该期相称为肝胆特异期。此期肝癌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肝癌细胞因缺乏正常肝细胞膜OATP结构不能吸收钆塞酸二钠,表现为相对低信号,正常肝细胞则表现为相对高信号。钆塞酸二钠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排泄,两者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肝、肾功能正常情况下,两者排泄率基本为50%,一种排泄途径出现障碍时,另一种途径可完全代偿。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

1.诊断与鉴别诊断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与肝硬变基础上产生的肝细胞结节密切相关,发现这些结节并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HCC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技术肝胆期对HCC,尤其是小肝癌(直径<2.0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结合扩散灌注成像扫描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硬化相关结节及小肝癌病灶上优于其他检查技术,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同时,肝脏是转移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约占所有实质性器官转移瘤的25%。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均易发生肝脏转移。转移性肝癌可单发或多发,属于肿瘤晚期,预后差,及时发现肝转移瘤,明确其数目和位置,对于原发病灶的寻找、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都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的对于肝转移瘤的诊断敏感度在94%,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除了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钆塞酸二钠还可以用于胆管细胞癌、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2.术后评价HCC术后随访复查对患者疗效评价及预后非常重要。研究表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对存活和复发病灶的诊断优于多排螺旋CT和钆喷酸葡胺增强磁共振。3.HCC微血管生成及微血管侵犯微血管侵犯是小肝癌肝内转移的直接证据,是影响术后复发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对于微血管侵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研究表明,具有典型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表现且直径为1.1~2.0cm的小肝癌多数有微血管侵犯。肝胆期呈高信号改变的HCC病灶,微血管侵犯比例较低信号病灶低。4.其他研究表明,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扫描对于评价HCC的恶性程度、病理分级有一定价值,但没有定论。

国产钆塞酸二钠让更多中国患者获益

钆塞酸二钠注射液于年首次在欧洲获得批准,之后陆续获得日本、美国等国家批准,并于年进入中国市场,但价格较高。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研发国产的钆塞酸二钠注射液迫在眉睫。正大天晴作为中国肝健康领域、肿瘤领域的领军企业,不断为肝脏肿瘤的精准诊疗贡献力量,历时7年成功研制国产钆塞酸二钠注射液(显爱),于年6月6日获批上市,国产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在原料药生产工艺上做了改良优化,药品质量稳定,且更为可靠。

知识链接

钆塞酸二钠在国内外多个指南的推荐情况

ESGAR共识声明:肝脏磁共振成像和临床肝脏特异性对比剂的使用(版)钆塞酸二钠对于肝细胞的增强作用最强,实质性局灶性病变上,使用Gd-EOB-DTPA获得肝胆期成像将显著的提升诊断指数。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版)结合钆塞酸二钠使用,可提高≤1.0cm肝癌的检出率和对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韩国肝细胞癌管理实践指南:HCC诊断(版)有多个证据支持,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不仅是最敏感的探查小肝癌病灶的影像学手段,而且还是最敏感的探查肝癌早期,甚至能够检出癌前病变的影像诊断方法。日本肝细胞癌管理临床实践指南(版)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所提供的肝脏特异期图像,利于检测肝癌形成过程早期病变的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用于肝癌的影像学诊断是一个突破性进展。肝脏特异性磁共振对比剂钆塞酸二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1)鉴别诊断:对于超声、CT或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表现不典型的HCC,尤其是早期HCC患者,可进一步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或信心;对于血清中甲胎蛋白的进行性升高,尤其伴有超高危因素(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等),而其他影像检查(超声、CT增强磁共振)结果阴性的患者,推荐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2)术前评估:对于增强CT检查诊断拟行根治性治疗的HCC患者,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非常必要;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诊断HCC时,在其他肝叶或肝段等部位,常发现不能肯定结节(如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早期HCC或小HCC等),可进一步行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鉴别;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在供体和受体的肝移植术前评估,尤其在受体选择、供体胆系的评估中具有优势。(3)HCC局部治疗后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技术在HCC局部治疗后随访中,早期检出新发小病灶有优势。(4)肝转移瘤患者治疗方案制定的优选影像检查:肝转移瘤(尤其是)的优选检查方法是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检查,同时必须联合其他序列(包括脂肪抑制T2WI和DWI等)进行综合判断。(5)非肝硬化相关局灶性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肝胆特异期高信号(弥漫性或周边型)强烈提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而肝胆特异期弥漫性相对低信号则提示肝腺瘤(HCA),即使少数HCA在肝胆特异期呈等或稍高信号,其强化程度亦低于FNH,有助于鉴别。(6)胆系术后并发症的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胆系成像,可作为判断胆系疾病术后并发症的重要补充方法,与常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有互补作用。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年21期第14版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中科白癜风寒假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tjyy/969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