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10图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患者女,36岁,因尿频尿急伴乏力盗汗1年就诊。
实验室检查示24h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杆菌阳性,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胸部X线平片示双肺未见异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而确诊为肾结核。
1年前首次超声检查发现:
右肾大小正常,包膜欠光滑,右肾实质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及斑片状强回声。CDFI示右肾内血流稀少。右侧输尿管稍扩张。左肾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图1~图5)。
图1右肾大小正常,包膜欠光滑,肾实质内见多个无回声区(箭头示)及斑片状强回声(三角形示)
图2CDFI示右肾内血流信号稀少
图3右侧输尿管稍扩张(箭头示),管壁僵硬,回声增强
图4膀胱充盈佳,膀胱壁光滑,透声好
图5左肾形态大小及实质回声正常
患者持续正规治疗并定期复查,最近一次超声检查所见如下:
右肾大小正常,右肾实质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及斑片状、团状强回声,右肾皮质变薄,CDFI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增粗,左肾及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图6~图9)。
图6右肾实质内见多个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壁粗糙,互不相通(箭头示)
图7右肾内见多个团状、斑片状强回声钙化灶(箭头示)
图8CDFI示右肾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9左肾形态大小正常,血流分布正常
病例讨论
肾结核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时往往肾功能已部分或完全丧失。另外,肾结核病理多变,可表现为肾皮质的阻塞性缺血性萎缩,肾髓质的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及尿路的纤维化和梗阻。
肾结核的超声表现复杂,诊断时主要依据肾结核的干酪样坏死和脓肿形成、纤维化、钙化三种主要特征。
1.病情早期,病变局限在肾实质,可表现为肾脏增大,肾实质增厚,回声减低;
2.病情进展,肾实质内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可表现为肾脏包膜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不均,其内可见实性或囊实性混合回声结节;
3.出现干酪样坏死液化和空洞形成时,可表现为肾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暗区透声差,形态不规则;
4.肾盂肾盏广泛纤维化时,形成肾盂肾盏梗阻性扩张,表现为肾实质变薄,肾盂肾盏形态失常,多累及输尿管,管壁增厚,回声增强,走行僵硬,而肾盂肾盏内无回声区透声差,其内可见云雾状或斑片状回声;
5.病变晚期,形成钙化,可先出现在空洞脓腔边缘,后可扩展至整个肾脏,形成贝壳样钙化,声像图上表现为多个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斑片状或团块状强回声;
6.若出现肾自截,可表现为肾脏体积明显缩小,包膜不整,其内见不均匀的强回声区;
7.若发现一侧肾结核时,要注意对侧肾脏是否伴有肾积水,这是由于肾结核波及膀胱后,对侧输尿管开口狭窄闭合所致。
本病例则集中了上述肾结核的多种超声表现。
鉴别诊断
1.肾实质内结核肉芽肿与肾癌:肾结核团块状回声形态多不规则,无包膜,且伴有钙化,输尿管增粗等征象;肾癌肿块占位感强,多有包膜,少有其他伴随改变。
2.纤维化钙化灶与肾结石:肾结核钙化强回声多位于肾实质或结核病灶内,部分呈团块状,部分呈斑片状,回声较结石回声弱;肾结石的强回声位于肾盂肾盏内,形态固定,大多伴有声影。
3.肾结核干酪样坏死空洞形成的无回声区与肾囊肿:肾结核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囊壁毛糙厚薄不均,其上可见斑片状强回声,无回声区内可有云雾状光点回声;单纯肾囊肿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囊壁光滑,暗区清晰。
4.肾结核积水与肾积水:肾结核积水与普通的肾积水一样,肾盂肾盏虽然也扩张,但其内壁粗糙,积水透声差,内可见云雾状回声及坏死沉积物回声的分层现象,累及输尿管时,增粗输尿管管壁粗糙,回声增强。
总之,我们在超声检查中,若遇到既不像典型的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肾结石时,也就是「四不像」时,应想到肾结核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刘军,付庆国,岳林先.肾结核的超声特征显像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9(12):-.
[2]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推荐阅读:
肾动脉超声:检查难点及应对策略
需警惕:肾脏强回声肿块不一定都是错构瘤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