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www.wisdomtouch.com/m/
近日,张江药谷又有一家创新药公司传来IPO好消息:来凯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来凯医药”)已在港交所通过聆讯,或很快将在香港主板上市。
来凯医药成立于年,位于张江高科技园,作为一家以科学驱动、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来凯医药致力于为全球癌症及肝纤维化患者带来突破性的疗法。目前公司有2款核心产品及14种其他管线候选产品。核心产品其中一款LAE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PD-1/PD-L1耐药实体瘤,另一款核心产品LAE用于治疗前列腺癌。
值得一提的是,来凯医药并无任何产品获准用于商业销售,且并未从产品销售中获得任何收入。年和年,来凯医药的其他收入分别为52.0万元、.8万元,对应的年内亏损(净亏损)分别为7.49亿元、7.82亿元,两年累计约15.31亿元。
虽无产品销售收入且处在高额亏损状态,来凯医药却一直是资本的“宠儿”。成立至今仅6年的时间,来凯医药已累计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超1.62亿美元。投资方包括OrbiMed奥博资本、金浦投资、国投招商、安龙基金、NovartisAG、招银国际、深创投、毅达资本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
一边巨额亏损,一边快速融资,我们要如何看待来凯医药?
01南开学霸扎根张江创业
创新药“老将”的极速创新
实际上,来凯医药在创立之初,就吸引了资本的目光。
核心原因之一,便是创始团队豪华且经验丰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吕向阳于年从南开大学生物系毕业,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在创立来凯医药前,曾担任知名跨国药企诺华的执行总监,负责中国上海研发中心的新药研究和诺华全球肝病领域的新药研究。
在创立来凯医药之初,吕向阳还邀请了老战友顾祥巨、岳勇加入分别担任首席科学官、首席医学官。顾祥巨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生化博士,麻省理工大学(MIT)博士后,前诺华(上海)新药前导物发现及验证平台总监;岳勇曾在强生、赛诺菲及GSK任职,领导过多个肿瘤药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上市,拥有从临床设计到注册的全流程经验。
CSO顾祥巨博士(左),CEO吕向阳博士(中),CMO岳勇博士
在公司成立之初,这支具有丰富经验和行业资源的创始团队,立项时就考虑到要挑战兼顾创新和速度的难度。
来凯医药位于药企扎堆的张江
来凯医药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自主研发的同时,通过引进新药项目快速构建起丰富的产品管线。比如,来凯医药的核心产品LAE和LAE均引入自全球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据招股书显示,目前,来凯医药共从诺华获得四项已进行概念验证临床试验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全球权益,即LAE、LAE、LAE和LAE。
今年5月22日,来凯医药宣布,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潜在新药LAE抗体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申请(IND)许可。此次获批的是一项针对实体瘤的I/II期临床研究,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这是来凯医药成立以来第一个获批临床的原创新药项目。
对于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高的创新药来说,一般企业走过6年只要有一条产品线进入临床也不算成绩差。来凯医药凭借创始高管团队的资历与资源,公司一开始就拉起来多条产品线直奔药品上市,进入了高举高打的极速模式。
026年融资超10亿
近两年研发费用超5亿
进入快速车道的来凯医药,很自然成为了资本热衷的“标的”。正如开头所述,成立至今仅6年多的时间,来凯医药已累计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资金超1.62亿美元,超10亿元人民币。
来凯医药融资主要用于研发。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年和年两个财政年度,来凯医药相应的研发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73亿和3.13亿元,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人民币7.30亿和9.02亿元。之所以产生巨额亏损,除了研发投入,主要与来凯医药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有关,向投资者发行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5.22亿元、3.87亿元。
据招股书介绍,截至年及年12月31日,来凯医药分别向投资者发行计入金融负债与其优先股有关的金融工具约15.01亿元、22.77亿元。所有优先股在IPO后自动转换为股份,因此将自金融负债重新分类至权益,将使其净负债状况逆转为净资产状况。
对此,有资深投资分析师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背景强大的投资机构之所以投资一个两年巨亏的企业,主要原因是来凯医药共从诺华获得四项已进行概念验证临床试验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的全球权益。其中LAE针对多种实体瘤的联合治疗已经展开临床研究,如果数据积极未来会很快上市。“一个创新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知识产权,拿到四项临床阶段的全球权益就是核心知识产权,所以投资机构趋之若鹜。”
03在“三支柱”产品开发模式下
实验室里“孕育”10个创新药“宝宝”
张通社了解到,来凯医药旗下LAE是全球已进入关键临床试验阶段的两种AKT抑制剂之一,正在开发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及PD-1/PD-L1药物的耐药实体瘤的研究,最快的卵巢癌研究已经进入到注册临床二期。
据来凯医药介绍,公司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三支柱”产品开发模式:自主研发、转化医学研究、业务发展。
来凯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吕向阳表示,来凯医药已经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管线,既执着于创新,同时也兼具短、中、长期多阶段项目的成功率。
因此,除了从诺华引进的核心产品之外,吕向阳特别强调在上个月获批的自主研发创新药项目:“LAE获批临床,是来凯在自主研发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自主研发领域,来凯医药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协调人体免疫来治疗癌症及肝纤维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进入临床试验研究的项目整个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5岁。
来凯医药实验室
随着时间的积累、团队的成熟,除了LAE项目,来凯医药在实验室里“孕育”了10个创新药“宝宝”。来凯医药介绍说,在这其中有一个“潜在新星”代号名为LAE,是来凯医药在肝纤维化领域进展最快的候选药,其靶向肝星状细胞已经进入到机制验证性的动物实验阶段。
吕向阳认为,来凯团队对比其他同类公司有三点明显的差异化优势:知道做什么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创新;如何用新药研发来解决未满足的患者需求并就此采取相应的研发策略;建立了一支有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在如上三点优势之上,来凯医药站在产品线整体布局的角度考量,希望多个产品相互之间能产生协同作用。“这有点像数学中的不同排列组合,又有点像现在年轻人特别喜欢的乐高组合。”吕向阳表示。
在越来越理性的资本市场,来凯医药的“乐高组合”能不能搭成“高楼大厦”?或许,这次香港上市,对于来凯医药医药来说,只是一个新开始而已,实际的成绩单还是要看创新药上市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