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肝脏转移瘤

时间:2016-11-21 9:53:12 来源:肝增生性结节

女性,39岁,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侵及直肠全层术后二个月,左下肢麻木一月余。

3月前MRI的T1W1、T2W1及增强T1W13月后不同层面CT平扫及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

MRI示肝右叶可见一类圆形病灶,边界尚清楚,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信号尚均匀,Gd-DTPA增强后病灶呈环状强化。3月后CT表现:肝左右叶可见多发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圆形病灶,最大直径达3.8cm,平扫呈低密度,边界欠清,病灶密度不均匀,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环状强化,中央不强化,呈现牛眼征;胆囊不大,囊壁增厚;脾达8个肋单元。腹膜后可见数个肿大淋巴结。

肝转移瘤(临床证实)

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侵及直肠全层术后二个;3月后病灶明显增多;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转移瘤典型的“牛眼征”、“靶征”等影像学表现。

肝细胞癌、肝血管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脓肿、多发肝囊肿、肝包虫病。

肝转移瘤为常见的继发肿瘤,因肝脏具有双重血供,其转移发生率高,人体各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经门静脉、肝动脉及淋巴结等途径转移到肝脏,临床症状多无特征性;较常见为胃、结肠及胰腺等的原发肿瘤经门静脉转移到肝。

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大小不等,边缘可光整,可有出血、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因原发病各异,影像表现亦不同;肝转移瘤主要见于消化道肿瘤肝内转移,以少血供者多见,增强时无明显强化;多血供者主要来源于腺癌,在动、静脉期常见病灶周边环状强化,中心不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呈“牛眼征”,一般无门静脉癌栓形成。

MRI表现T1W1多呈边缘较清楚低信号,T2W1多呈高信号,又称为“靶征”;有的转移瘤T2W1边缘可见高信号带称为“晕圈征”,增强后与CT表现相同。

有原发病史、多发病灶、“牛眼征”、“靶征”等,一般转移瘤可明确。肝细胞癌多有肝硬化病史,增强后呈“快进快出”特点,部分弥漫性肝癌易与转移瘤混淆,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肝血管瘤强化特点为“快进慢出”,少数无强化或不完全强化病灶与转移瘤不易区分,结合原发病史有利于诊断;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多见于服用避孕药的年轻女性,增强时动脉期、门脉早期均匀明显强化,与单发转移瘤易鉴别;肝脓肿多有高热病史、“靶环征”及气液平面可鉴别。

欢迎







































产品初期如何精准获取种子用户看微博滴
产品初期如何精准获取种子用户看微博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mm.com/zyzz/172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