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光有“病急乱投医”,还有“小病乱投医”。当你拿到体检结果,看到“糜烂”、“结节”、“早搏”等可怕字眼,往往不由自主地往坏处想。
各科大牌专家为你解读6种名字吓人、实际上基本无害的疾病,给你吃颗定心丸。
受访专家
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邢小平
中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温建民
医院妇产科主任孙丽芳
首都医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陶琳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德平
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国喜
1
宫颈糜烂
很多女性一听到“糜烂”就忧心忡忡。其实,宫颈糜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糜烂,只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
过去,由于错误认识,它一度被当做一种病理现象,但如今,“宫颈糜烂”已不再出现在妇科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从病因分析,性生活过早、性伴侣过多、不洁的性生活环境、多次人工流产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一般情况下,轻度糜烂完全不用治疗;中重度糜烂或影响正常性生活与生育的,医院进行物理治疗。 孙丽芳指出,作为一种正常生理变化,去体检的女性十有八九都会诊出宫颈糜烂,不需要过分恐慌,更没必要将它与宫颈癌联系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进行宫颈的防癌筛查即可。2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是隐私部位,很多人觉得难以启齿,常会选择去一些“低调”的小诊所就诊。但事实上,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不用专门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数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慢性炎症在身体各部位都有,就像关节炎一样,没有严重症状,不必过分担心。如果听信非正规医生建议,过度使用抗生素或插管治疗,反会产生感染风险。
张国喜提示,如果没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通过定期查体、避免久坐、多参加运动、杜绝辛辣饮食等方式缓解。3
心脏早搏
正常心跳是匀速、规律、速度适中的,但如果是心脏早搏,规律的心脏跳动中就会出现一个提早的心跳,然后是一段较长的间歇。心脏早搏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理和生理变化都会导致心脏早搏。
刘德平指出,一般情况下,如果早搏是体检查出来的,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可不必治疗。
因为我们在情绪紧张、激烈运动、过度劳累、酗酒等外因刺激下也容易出现早搏,这时应注意戒掉不良生活习惯,调节情绪,平时少喝浓茶、浓咖啡等饮料。
若早搏症状明显,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或患有其他心脏病伴随早搏症状,则不应掉以轻心,需及时就诊治疗。
4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人体骨骼的退行性变化,俗称“骨刺”,是人体对关节负重老化的机体表现。有些骨质增生则是为了适应外力变化,人体关节和脊柱产生的自我保护反应。
温建民强调,骨质增生不一定是病,如果没有疼痛、关节肿胀、行动功能障碍(如不能伸直、弯曲肢体等)等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反之,医院诊治。
老年人要注意保养好关节和骨骼,避免骨质增生过快发展,建议不要过多负重,适度锻炼。
5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属慢性胃炎,为消化系统常见病。调查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90%,即便是健康人群进行胃镜检查,都可能发现这种病。
陶琳表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只是一个病理诊断,很多人不会出现明显症状,只有到了显微镜下才能看出是否有黏膜表层的糜烂和水肿等变化。
有了这个病理诊断,并不意味着你身患严重胃病。只有出现胃部疼痛、肿胀、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才需就诊。
建议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过于寒凉、辛辣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主食注意粗细搭配,烹调少油少盐,以缓解胃部炎症。
6
甲状腺结节
体检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情况非常常见,不少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肿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调查显示,每5个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状腺结节,其患病率已从原来的10.2%上升到18.6%。
邢小平指出,85%~95%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既不需要用药,也不需要手术。
实际上,过去很多甲状腺癌患者都是带癌生存的。因此,甲状腺癌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之所以现在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如此之高,与现代医学影像学进步有关。查出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只需注意休息,避免疲劳,定期甲状腺超声查体,警惕变异增大即可。
来源:生命时报(ID:LT),记者:高阳
养气血胜过吃补药!4个动作帮你活气血(附真人示范)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中医专家为你详细解读。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夏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君
天津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
医院中医科教授周迎春
什么是气血?
人们常形容青年男子“血气方刚”。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和“血”呢?
所谓“气”:
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
“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中医所说的“血”则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中医有句话叫“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这一点,不仅对整个人体如此,对每一个脏腑也是如此。
10个症状自测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健忘心悸
心主血脉,又主管人的精神活动,心的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所以常表现为心慌气短、健忘。
视物昏花
“肝开窍于目”,眼睛干涩昏花、视物功能下降,多与肝的气血不足有关。
面色萎黄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无光泽,易感到浑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皮肤粗糙
气血对人体的肌肤有重要的营养和滋润作用。气血不足则肌肤有失濡养,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发暗、发黄或没有光泽,甚至长斑。
头发干枯
“发为血之余”,意思是说头发的生长依赖血的滋养,而“血”的上行又赖于“气”的推动,因此气血不足时头发干枯会没有光泽。
手足麻木
肝藏血,可以滋养人体的筋膜,使之活动自如。
如果肝的气血不足,则手足麻木、屈伸不利,甚至痉挛。
另外,指甲和趾甲也是筋延伸到体表的部分,所以肝的气血不足,还会表现为爪甲脆薄、颜色浅淡、变形脆裂等。
失眠多梦
心肝气血不足,则心不能藏神、肝不能藏魂,常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易醒或多梦。
月经量少
女子的月经与气血的关系尤为密切,如果气血不足,常会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月经停闭。
头晕耳鸣
大脑的功能需依赖气血的充养,且精血、精气之间可以互生互化。
若气血不足,不能上充头目,或致肾精亏虚,可见头晕耳鸣。
疲倦无力
“气”为人体脏腑的机能活动提供动力,气的充足可以使人保持活力;“血”为肌肉筋脉提供营养的物质。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故疲倦无力。
3类人最易气血不足
女性
女性以肝血为本,所以气血不足时常常出现双目干涩,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舌体瘦薄,或舌面有裂纹,苔少,脉细而无力等症。
妇女气血不足会影响月经、白带、怀孕和生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早衰,更年期提前到来。
儿童
儿童气血不足若未及时纠正,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滞,一旦错过此阶段将很难补回来。
儿童气血不足多表现为脸色发暗、发青或发白,头发稀少、发黄,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手脚不温,食欲变差,运动后也不想吃饭,精神不振,不爱说笑等,家长们可以照此多加观察。
老年人
老年人的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
人体的正气不能运行周身、气血的濡养功能不够,会首先体现在四肢末梢部位,其次还会造成肩颈腰背等出现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偏瘫。
4步补出好气血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气血健旺,经络顺畅,则百病不生。因此,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大体可通过4个步骤来调理。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第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第3步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有益气健脾之效。
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补血可用“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
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毫升水中,煎至毫升时,空腹热服。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第4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4个小动作,让气血活起来
眨眼用力眨双眼数次,然后双侧眼球依次左视、右视、转动。重复10次后凝视远方1分钟。
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
提醒:高度近视者转动眼球时速度要慢。转头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
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
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颈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缓解落枕、颈椎病、颈肩臂疼痛等病症。
提醒:老人做此动作时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伤害。上班族每隔1~2小时最好活动5~10分钟。
叩腰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缓慢、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
可从骶部向上叩至手不能及为止,再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
也可两手搓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附近。
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沿脊柱上行,经常叩腰骶部不仅能疏通血脉和强壮腰脊,还能固精益肾,对脊背疼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
提醒: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使蛮力。踮脚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
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还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提醒:久坐的人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来源:生命时报(ID:LT),动作示范:徐梦莲
长按左边最新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北京哪个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