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应首先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决定是否再次怀孕。如果患者是病毒携带者,可考虑妊娠,长期随访检查肝功能系列始终正常,B超检查不提示肝硬化。如果乙型肝炎患者有炎症活动,检查肝脏功劳异常,疲劳、食欲不振、腹胀,此时应自觉避免怀孕,肝脏炎症活动难于怀孕,身体负担增加,肝脏要完成更多的工作,肝炎不易恢复,但易导致严重肝炎,危及妇女的生命。此外,它不利于胎儿的发育。因为这是一个活跃的第二肝患者,应该首先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等待肝功能恢复正常,病毒复制指数转为阴性或复制能力下降时再次怀孕,对母婴。
如果B超检查显示肝炎已发展到肝硬化程度,最好不要怀孕。对于活动性肝炎患者治疗后,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半年以上,妊娠相对安全。一旦乙肝患者怀孕,所有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和糖尿病药物,都应停止使用。乙肝孕妇,特别是乙肝“第三世界”孕妇,应在怀孕第七、八、九月份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防止乙肝病毒在子宫内感染,使新生儿出生健康。
虽然正常妊娠不会加重肝脏损害,但一些产科并发症,如呕吐(妊娠早期或中期的严重呕吐)和妊娠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害。
得了乙肝,能继续怀孕吗?
妊娠早期检测到乙肝,如果孕妇的肝功能正常且乙肝病毒DNA在正常范围内,则可能发生妊娠。然而,如果有不良症状和高病毒水平,最好考虑终止妊娠。
如果在妊娠晚期检测到乙型肝炎,如果母亲的肝功能正常且没有明显症状,胎儿可以保存下来,但只能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有时需要封堵。
乙型肝炎病毒不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正常发育,经胎盘感染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如果怀孕继续,必须每1-2个月检查一次病毒水平,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孕妇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目前,预防第二肝的最有效方法是第二肝疫苗,如果母亲希望保护自己的孩子,该疫苗有望在孩子出生前接种。
1.接种疫苗。从怀孕28周起,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孕妇应每月接受乙型肝炎有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出生后6小时内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感染。
2.避免剧烈运动。怀孕期间,如果胎盘受损,胎盘屏障被打破,母亲的血液可能进入胎儿的循环,导致病毒感染。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3.小心母乳喂养。母乳不会传播病毒,但如果奶嘴破裂,孩子在喂奶时嘴上有伤口,它会导致血液传播。所以当你选择母乳喂养时,你必须注意健康保护。
刚接种完疫苗,婴儿的免疫力不会立即提高,这一次千万不要轻视,母亲还需要避免宠坏孩子,尽量减少他们的身体接触,避免感染。